1955年,為了實現軍隊正規化,和國際社會接軌,我軍展開了第一次授銜儀式。這次授銜中,評選出來了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
這次授銜無疑是圓滿的,但也有不小的遺憾,因為那些早早犧牲的將領。
在我軍犧牲的三大名將:左權、楊靖宇、彭雪楓中,誰最有資格授大將呢?
八路軍犧牲的最高領導人
1940年,為了破壞日軍的囚籠政策,我軍決定在華北敵后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因為投入了一百多個團,后來也被稱為百團大戰。
當時我軍發起百團大戰,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當時因為日軍的“囚籠政策”,根據地已經非常困難了。
在彭老總、左權和劉鄧、聶帥等人商量討論之后,一致認為發動百團大戰是可取的。
而他們的這個計劃,最終也得到了中央的認可。(不過是先發起的行動,中央同意的命令下達得比較晚)
這是一場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由左權協助彭老總指揮。
當時左權的職位是八路軍副參謀長,但因為參謀長葉帥忙于統戰工作,所以八路軍的參謀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左權完成的。
前方總指揮部成立之后,左權擔任前指參謀長,還兼任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值得一提,二縱副司令是楊得志。
這位畢業于黃埔一期,后在蘇聯伏龍芝進修過的專業軍事人才,和很多脫離實際的留蘇精英不一樣,他能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和國內實際相結合。
毛主席對他的評價非常高,稱他將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是槍桿子、筆桿子都很硬的將才。
他不僅是個優秀的參謀長,軍事能力也非常強。在強渡大渡河的時候,他率軍在崎嶇小路中輕裝疾行,出其不意直取小相嶺隘口,一舉拿下越西縣城。
之后更是一天急行軍140華里,率軍攻占了大樹堡渡口,吸引了敵軍的注意力,成功掩護了紅一師從安順場渡河。
山城堡戰役的時候,他和聶帥指揮部隊完成了對胡宗南78師的包圍,一戰殲滅了敵人兩個團。
1939年的時候,老蔣在日軍的配合下,開始對太行抗日根據地展開進攻。
身為二縱司令的左權,指揮部隊在平漢路兩側發起反擊,成功擊潰了國軍的進攻。
他是彭老總的左膀右臂,是彭老總在工作上最得力的助手。
百團大戰之后,日軍將我軍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在1942年的時候,日軍對八路軍總部展開鐵壁合圍,想要將我軍總部一網打盡。
為了掩護機關撤退,左權和彭老總一直堅守在前線。
等到機關撤離得差不多了,他讓彭老總先撤,自己留下來掩護。彭老總不愿意,但左權還是強硬地將彭老總送上了馬。
然而就在彭老總離開后,他指揮部隊突圍的時候,一顆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他就這樣犧牲了。他的犧牲,是我軍的重大損失。
新四軍犧牲的高級將領
要說新四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那肯定不是彭雪楓,但彭雪楓的犧牲對新四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在犧牲之前,彭雪楓的身份是第四師師長兼政委,還是淮北軍區司令員。
彭雪楓是個軍政雙優的人才,各方面都很出色。
他是個受過系統教育的知識分子,在進步師生的影響下,毅然決定投身革命。
在二渡赤水的時候,他設浮橋強渡赤水河,帶領部隊擊潰敵軍,保證了大軍的安全渡江。在渡江之后,又馬上接受了奪取婁山關的任務。
婁山關是一座天險,奪取難度非常大。他指揮部隊向婁山關急進,之后更是經過一番激戰,終于占領了婁山關的制高點。
抗日戰爭開始之后,他根據周總理和葉帥的指示,將河南的工作重點向豫東轉移。
后來他擔任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還擔任過八路軍第四縱隊的司令員。
后來皖南事變發生,八路軍四縱被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他擔任師長兼政委。當時老蔣對新四軍敵意極大,頑軍也經常配合日軍進攻我軍根據地。
為了反擊頑軍,他指揮四師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斗爭,并呼吁頑軍首領懸崖勒馬。
他揭露了湯恩伯的內戰陰謀,揭露了何應欽利敵誤國的罪行。
1944年,由于國民黨頑軍的持續騷擾,我軍無法全心抗日。因此在8月的時候,他率四師主力冒暑西征。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居然成了他最后的戰斗。部隊在小朱莊消滅了大批頑軍,首戰告捷之后他繼續帶隊向西前進。
在部隊到達八里莊的時候,遇到了頑軍李光明支隊。戰斗進行得十分順利,李光明支隊被殲滅,李光明本身也被我軍俘虜。
但在這場戰斗中,彭雪楓親自到前線指揮。一顆流彈擊中了他,他不幸犧牲。
他犧牲的時候37歲,妻子還在懷著孕。為了不讓他的妻子擔心,為了能讓孩子好好生下來,大家一致決定暫時對他妻子瞞著他犧牲的消息。
功垂青史,澤被長淮,這位年輕的將軍的犧牲,是我軍重大的損失。
抗聯代表楊靖宇
我軍的組成是很復雜的,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時候,除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之外,還有五支特殊的部隊。
他們分別是兩廣縱隊、瓊崖縱隊和活躍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聯。
說起東北抗聯,就不得不提楊靖宇。
其實在東北抗聯中,楊靖宇并非最高領導人。抗聯其實分為好幾路軍,每路軍都有一個總指揮。要是真給他們評個高低,那最高的應該是趙尚志,因為他做過蘇軍任命的東北抗聯總司令。
但即便如此,楊靖宇在東北抗聯的地位也無可替代。
作為一個河南人,楊靖宇領導過農民暴動,參加過游擊隊。22歲領導農民暴動,23歲就被派到了東北,從此在白山黑水間戰斗了13年,再也沒能回到老家。
1940年2月18日,苦戰多日,彈盡糧絕的楊靖宇在吉林濛江東部的森林犧牲,年僅35歲。
其實這三位將領,分別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聯犧牲將領的代表人物。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三人中資歷最老的其實是左權。左權是黃埔一期生,在蘇聯進修過,打仗能力和軍事素養都很過硬。
而且,左權在軍中的地位也比其他兩位要高。
在土地革命時期,左權曾經擔任過紅一軍團的帶領軍團長,抗戰時期又長期擔任副參謀長,隸屬于八路軍總部。
如果他沒有犧牲的話,按照他的發展軌跡,是有很大可能能被授予大將的。
和他相比,彭雪楓的資歷其實要低一點,但在紅軍時期,彭雪楓也是主力師干部。
抗戰時期,他是新四軍第四師的師長。當時新四軍有七個師,有三名師長參加了授銜,分別是粟裕、黃克誠和張云逸。
張云逸資歷深,粟裕能打,黃克誠有擴兵的本事,三人最后都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而彭雪楓軍政雙優,戰功赫赫,所以也是有很大機會被授予大將的。
和前面兩位將軍相比,楊靖宇雖然歷史地位很高,但受限于實際指揮的兵力和東北的惡劣環境,很可能到后期會轉入地方,不參加授銜。
參考資料
彭雪楓,抗戰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澎湃新聞,2022-02-14
彭雪楓:雪映千秋業 楓染萬山紅,2024-09-11,拂曉新聞網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名將左權:太行山上不滅的將星,工人日報,2025-07-15
緬懷!80年前的今天,左權將軍壯烈殉國,中國軍網,2022-05-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