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馨月
7月15日,一場本應在法庭對簿公堂的民間借貸糾紛,卻因一份深厚的姐妹情誼和法官的溫情引導,最終在承載著30年情誼的“老地方”——南湖公園內順利化解。
本案原告景某與被告張某是相識近30年的好姐妹,兩人早年因做生意結下深厚友誼。2022年6月20日,張某做生意急需資金,向景某借款36萬元。后因多重因素沖擊,張某的生意陷入困境,未能如期還款。截至2024年10月12日,張某僅償還了5萬元本金,尚欠31萬元本金及相應利息。2025年6月3日,景某無奈之下訴至四平市鐵西區人民法院,請求判令張某償還剩余本金31萬元及截至2023年6月21日已產生的利息7.5萬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案件受理后,在法官的提議下,景某主動聯系張某,令人動容的是,這對昔日姐妹情誼猶存,在電話中約定在她們熟悉的“老地方”——南湖公園聊一聊。
次日中午,這對老姐妹如約在南湖公園相見。法官在了解到雙方有溝通意愿后,給予了她們充分的時間交流,并積極引導她們到法院接待室進行正式調解。
調解過程中,張某坦誠表示:“我確實借了錢。景姐自己身體多病,還動過手術,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向我催要過這筆錢,我心里一直特別過意不去。”這份愧疚和真誠打動了景某。同樣,景某也深知老姐妹的不易,稱張某“是個堅強的人”,對她生意的艱難感同身受。基于這份理解與多年的情誼,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達成調解協議,張某承諾按約定履行還款。
這場在“老地方”開啟的調解之旅,最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它不僅僅是一紙解決31萬元債務的法律協議,更是30年姐妹情誼在困境后的重新聯結。
法官在回顧此案時感慨:“‘老地方’承載著她們共同的記憶和情感基礎。當調解遇到困難時,是這份深厚的情誼為溝通架起了橋梁。法官因勢利導,將充滿人情味的‘老地方’轉化為促成調解的契機,最終實現了案結事了、情誼延續的雙贏局面,這正是司法調解追求的溫度與效果。” 景某與張某的故事證明,在法與情之間,總有一條溫暖的路可以抵達理解與和解的彼岸。
初審:李學偉
復審:付新宇
終審:謝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