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是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很多人最愛逛的就是菜市場,因為這里的東西種類七齊全不說,價格也更實惠,許多果蔬還更新鮮!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菜市場的產品多樣,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有些“坑”可千萬別踩!
今天就跟大家嘮嘮菜市場里最容易上當的5種東西,學會了能少花冤枉錢,還能避開健康風險。
1、街頭上擺攤賣“神藥”的,別信!
在菜市場門口或街角常能看到擺攤賣藥材的,面前擺著“野生靈芝”“百年人參”“特效草藥”,攤主還會說“專治風濕”“抗癌神藥”。
這些東西十有八九有問題:要么是普通藥材冒充名貴品種,比如用人工種植的天麻冒充野生天麻;要么是年份不夠的藥材虛報年份;更夸張的是有些根本不是藥用品種,甚至可能有毒。
咱買藥得去正規藥店或醫院,街頭藥材沒資質沒保障,別說治病了,吃壞身體都沒處說理。
真有養生需求,買點常見的枸杞、山藥就行,別迷信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偏方藥材”。
2、現場剝殼的便宜榴蓮,貓膩多!
“19塊9一斤的榴蓮,現場剝開帶走,榴蓮皮我們回收!”
這話聽著是不是很心動?但你想想,好榴蓮哪會這么便宜?商家現場剝殼就是怕你看出貓膩:可能是熟過頭快壞的榴蓮,剝了殼你看不出果肉軟爛發黑;也可能是把小果、次果的果肉拼湊起來,缺斤少兩還不新鮮。
再說“回收榴蓮皮”,哪有商家專門收這玩意兒?不過是讓你覺得“他們有正當用途,所以賣得便宜”的幌子。原因就是他們的商品缺斤少兩,剝開了留下殼就缺乏依據了!
真想吃榴蓮,還是買整個的,看看果皮顏色、聞聞氣味,捏捏果刺軟硬,自己挑的才放心。
3、號稱“野生”的甲魚烏龜,多半是套路
菜市場里常有人擺個水盆,或者用竹竿挑著一只很大的甲魚,或者烏龜!
他們都是農民,或者是農民工打扮,說自己賣“剛從河里撈的野生甲魚、烏龜”,價格比養殖的貴不少。
但你仔細看,這些所謂的“野生貨”大多是養殖的普通甲魚,甚至有些是外來物種比如珍珠鱉,長得跟本土甲魚有點像,卻根本沒什么營養價值。
野生甲魚數量少之又少,哪能天天在菜市場見到?更別說有些外來物種隨意放生會破壞生態,買回家吃還可能因為肉質粗糙、寄生蟲多影響健康。
想吃甲魚就買正規養殖的,認準有檢疫證明的攤位,別為“野生”兩個字多花冤枉錢。
4、超便宜的牛肉干,可能不是牛肉做的
正常牛肉干價格不低,畢竟一斤牛肉出不了多少肉干。要是看到“10塊錢一大袋”的牛肉干,可得警惕了!
這些低價牛肉干很可能是用碎肉、雜肉甚至其他肉類,加大量香精、防腐劑、色素制成的,吃起來一股怪味,還可能有添加劑超標問題。
買牛肉干先看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別碰;再看配料表,正規產品會標注“牛肉”,配料干凈;最后聞聞氣味,好牛肉干有自然肉香,不會有刺鼻的香精味。
記住,一分錢一分貨,肉干這東西別貪便宜。很多便宜的,都不知道是什么肉做的!
5、價格過低的臘制品,藏著健康隱患
臘肉、臘腸這些臘制品,都是很多人愛吃的傳統美食,但是自己制作太麻煩,所以很多人喜歡買現成的!
然而臘制品加工復雜,制作成本不低,要是遇到“比新鮮肉還便宜”的,大概率有問題。
可能是用病死豬肉、劣質肉制作,或者在腌制時用了過量亞硝酸鹽,甚至是存放很久的過期產品,吃起來咸得發苦,還可能有哈喇味。
買臘制品要去正規攤位,看看顏色是不是自然的暗紅色,聞聞有沒有酸敗味,最好選擇有包裝、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
畢竟是腌制食品,本身就要適量吃,再買到劣質的,可就得不償失了。
菜市場買菜圖的是新鮮實惠,但遇到這5種東西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別被“野生”“便宜”“獨家”這些詞忽悠,記住“一分錢一分貨”,買得放心才能吃得安心,快把這些套路告訴家人朋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