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時輾轉,每個季節的氣候各有不同,夏季的特點便是“熱”,不過從初夏到盛夏再到長夏,每個階段的熱也各有特點,其中最為難熬的當屬長夏,也就是三伏天,民間有“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的說法。
三伏天的確定方式彰顯著濃濃的傳統文化,其參考了節氣和干支紀日法兩個維度,更加精準地來反映氣候變化,是古人們的大智慧。正因如此,每年的三伏天都不盡相同,而今年的三伏天顯得格外特殊。其正式入伏是在7月20號(農歷六月廿六),總共有30天,這是近10年來入伏最晚,且“最短”的三伏天,且今年還是閏6月,整個三伏天大部分都處于閏月當中。結合古人們的經驗來看,有“晚入伏,熱死牛”“閏月伏,雨不休”之說,這意味著今年的三伏天,不僅會異常炎熱,雨水也更多,濕度更大,悶熱交蒸之感也就越發明顯。這樣的氣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考驗。
雖遲但到,今年的三伏天就正式開始了,牢記:1不吃,2不喝,3人要“躲伏”,別大意了,平安度過這30天,一起來看看吧~
1不吃
不只吃蔬菜水果
三伏天里代謝快,流汗多,消耗大,人們容易感覺到口干舌燥,身體虛弱,沒有胃口。蔬菜水果顯得清新爽口,更能引起食欲,所以這時有的人便只吃些蔬菜水果了事。雖然蔬果中營養豐富,但不能代替其它的食物,因為每種食物的營養結構都不同,唯有保證食物的多樣性,才能滿足營養均衡。所以在三伏天里,也要注意其他食物的補充,尤其是谷物粗糧,奶類,蛋類以及瘦肉類,這些都是營養的優質來源,一定不能少。
2不喝
不喝咖啡
在現代,很多人都喜歡喝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生活的情致。不過到了三伏天,盡量能不喝就不喝。前兩天加班,為了提神喝了一杯,到了晚上也一直睡不著,睜著眼睛到了天亮。這便是其提神醒腦的特性,不過現在天氣熱,人們原本就睡不好,再喝咖啡的話,就更難睡著了。此外,其本身還有利尿的特點,天熱人們本就愛出汗,若是在此時喝咖啡,則會使得水分的流失得更多,還可能會引起電解質失衡。所以說這個季節里并不適合喝咖啡。
不喝沒燒透的水
炎熱的天氣里,人們總是容易口干,喉嚨不舒服,平日里要隨時補水。因為喝水不僅可以緩解口渴,還能幫助我們消暑去火。不過三伏天里喝水也要講究些,現在氣候潮濕,細菌特別活躍,繁殖得很快,不僅食物容易壞,水也可能會被污染。喝水前務必要徹底燒透,水開后繼續多燒一會兒,然后晾涼再喝。天熱喝燒過的白開水,更加解渴,也更健康。
3人要“躲伏”
三伏天是夏季中最特殊的時期,日頭烈,溫度高,濕度大,很是考驗身體素質。所以屆時一定要重視養生,注意“躲伏”,以免在大熱天里中暑。尤其是這3類人,入伏后一定要注意“躲伏”。
中老年人
相比于年輕人來說,中老年人體質偏弱,在三伏天里也就顯得更加難熬。首先來說,中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對熱更加敏感,同時暑熱天氣也會增加心臟血管問題,此外中老年的代謝緩慢,腸胃消化弱,睡眠也容易受到影響。所以中老年人在入伏后要注意“躲伏”。這個時候不要太節儉,空調要常用,飲食中多搭配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同時也要隨時調節情緒,保持舒暢的心情,那么在三伏天里會更加輕松。
孕婦
孕婦是女人們的一段特殊時期,雖然孕育生命令人期待,但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心理都會發生很多的變化,讓人感到不適。尤其是到了三伏天里,孕婦往往更容易感覺到熱,而這種不適也會引起心中的焦慮,擔心腹中小寶寶的健康。所以對于孕婦來說,三伏天里也要注意“躲伏”。不在天熱的時候外出活動,盡量待在清涼的室內。同時孕婦的代謝也更加旺盛,體力消耗快,所以營養上也要多補充一些,才能滿足自身需求以及胎兒的發育。
室外工作者
由于工作特殊,室外工作者需要長期待在戶外,這意味著在三伏天里要面臨更大的挑戰。所以這類人群要注意“躲伏”。一方面要做好防暑防曬的準備,避免皮膚裸露而曬傷,衣服上要選擇輕薄透氣的材質。同時也要避免在高溫時間段工作。盡量選擇早上后傍晚,溫度相對低一些的時間里外出工作。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