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反水”, 歐盟通過第18輪對俄制裁措施。
歐盟外交與安全負責人卡拉斯稱,這是迄今為止對俄羅斯最嚴厲的制裁方案之一。
第18輪制裁措施主要包括:
1、將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由每桶60美元降至47.6美元,并引入動態審查機制(每6個月調整一次,在6個月平均價格基礎上再下降15%);
2、禁止第三國進口由俄羅斯原油精煉的石油產品;
3、新增制裁105艘“影子船隊”船只,受制裁船總數增至400多艘。
4、禁止重啟北溪1號、2號管道;
5、將現有的SWIFT制裁擴大為全面交易禁令,新增22家俄羅斯銀行;
6、禁止與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進行交易;
7、對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的第三國金融機構實施制裁,包括26家公司,14家俄羅斯境外實體:
8、超過25億歐元的出口限制,14名個人、41家實體、22家直接支持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的公司受到制裁。
歐盟制裁措施不僅針對俄羅斯,還涉及二級制裁,俄羅斯在印度的煉油廠也受到制裁,相比以往制裁確實力度很大。
印度已經明確表示,如果影響嚴重,將放棄采購俄羅斯石油,英國也宣布同步執行歐盟針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
如果七國集團(G7)和美國同步加入,影響將發揮到最大。
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沒效果嗎?
顯然不是的,俄羅斯已經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盡管俄羅斯媒體不斷宣傳經濟取得巨大進展,但俄羅斯官員和俄羅斯預算不會說謊。
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預算赤字達到3.69萬億盧布(473.1億美元),占GDP 的 1.7%,俄羅斯能源收入下降24%,石油價格下降35%,國防開支達到 GDP的6.3%,通脹數據也達到新高。
俄聯邦預算和金融市場委員會主席阿納托利·阿爾塔莫諾夫呼吁動用一切資源,緊急增加稅收以挽救俄羅斯預算。至少三家被俄羅斯重要銀行在未來12個月進行資本重組。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更是公開表示俄羅斯經濟的最后資源已耗盡。
制裁不是沒有效果,越來越多的制裁累積讓俄羅斯面臨巨大問題,“最后一根稻草”可能隨時來臨。
過去三年半,俄羅斯向印度等國家傾銷石油、天然氣以維持戰爭和國家預算,隨著制裁實施,客戶需求減少,歐佩克增產,油價持續低迷。
俄羅斯寄希望于美國幫助解除制裁,但根本無法全部辦到,特朗普可以解除部分制裁,但大的制裁比如SWIFT制裁解除,由總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SWIFT董事會投票,更多的是受歐盟影響,特朗普政府至今未能大范圍解除對俄制裁,而歐盟還在不斷加碼。
第18輪制裁沒有美國和G7參與效果會打折扣,而且俄羅斯會規避制裁,但歐盟正醞釀第19輪制裁,制裁一旦被添加,要解除就很難了。
目前,俄羅斯被制裁近3萬項,美國只占其中25%,其余為歐盟等國家的制裁,而且解除的制裁很少,更多制裁還在加碼,影響極其很深遠。
俄羅斯不斷宣傳制裁沒有用,又反對制裁,又希望盡快解除制裁,這些矛盾凸顯俄羅斯的擔憂:“最后一根稻草”可能隨時來臨,局勢將愈發不可收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