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十三妹
允許質疑,是一個社會開明的標志。
即使是官方通報,也不能封殺公眾合理質疑的聲音。
7月16日晚,雅安聯合工作組一紙通報,把價值230萬的“天價耳環(huán)”直接摔成玻璃碴子——官方送檢結論:玻璃仿制,百元不到。
網友卻笑不出來:折騰兩個月,就驗出一個“假貨”?發(fā)票呢?購買記錄呢?專柜流水呢?統統沒有。
于是,最懂流量的網友拋出新劇本:“耳環(huán)是假的,故事才是真的?!?/p>
通報里真正值錢的不是耳環(huán),是楊某那12萬的公司分紅。
2015年,四名公職人員各用老婆名字注冊“雅安尚品”,三年營收82萬,利潤12萬,楊某分3萬。
3萬被沒收,人卻早已辭聘,黨紀處分也追不上離職的腳步。網友掐指一算:12萬利潤撬動了230萬輿論,這ROI比股票還刺激。
2011年,楊某二胎在深圳出生;同年,他參加公考并成功入職城管。
政策沒放開,名額卻先到——通報一句“歷史政策已廢止”輕輕帶過。
于是評論區(qū)出現神總結:“政策關不上門,時間卻留好了窗?!?/p>
通報說耳環(huán)是朋友2016年所贈;黃母說2016年收到;檢測報告顯示2024年5月送檢——
中間八年的真空期,足夠拍一部《耳環(huán)消失之謎》。
網友質疑:半個月才送檢,掉包空間有多大?
官方回應:走訪品牌方,全國專柜無消費記錄。
一句話,耳環(huán)就像薛定諤的貓——打開盒子前,它既貴又便宜。
微博連夜出手,81個賬號因“天價耳環(huán)”造謠被禁言關閉,554條博文被清理。
有人調侃:玻璃耳環(huán)沒碎,造謠號先碎了。
然而,刪號易,刪疑難——通報越干凈,網友越敢寫番外。
當耳環(huán)被證實是玻璃的,真正的奢侈品反而浮出水面:
——是公職人員用家屬名義開公司的“權力盲盒”;
——是違規(guī)二孩在政策縫隙里“精準落地”;
——是通報只談耳環(huán)不談發(fā)票的“信息真空”。
整個通報,我只看到了一句話:黃小姐的玻璃是假的,我們的琉璃心才是真的。
各位,小心你的回旋鏢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