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云南邊境線上空懸著的那顆心終于落下。被誘騙至緬甸失聯(lián)近半個月的19歲高考生彭某軒,在多方努力下已平安找到。緬方正與中方就跨境交接細節(jié)進行最后協(xié)商。
這則消息如清涼泉水注入連日緊繃的公眾神經(jīng)。就在前一天,彭同學(xué)母親楊女士還在煎熬中奔走求助,她此前接到的每一個勒索電話都像冰錐刺入心口——“要20萬才能把孩子放回來”。
時間倒回至那個令人窒息的深夜。7月10日凌晨2點多,楊女士在絕望中嘗試撥打兒子電話,竟意外接通。電話那端傳來陌生男人的聲音,自稱緬甸邦康人,含糊表示手機卡是“朋友給的回中國用的”。當楊女士顫抖著追問兒子是否在緬甸園區(qū)上班時,對方只不耐煩地說“很困”,匆匆掛斷。次日,電話再撥過去已是一片死寂——停機了。
這個來自陜西漢中的少年,高考后懷揣著為家庭減輕負擔的樸素愿望尋找暑期工作。“主播崗位”的誘人承諾如蜜糖裹著毒藥,將他一步步誘騙至云南臨滄市滄源縣,最終被帶過國境線進入緬甸。數(shù)度輾轉(zhuǎn),他被送進某園區(qū)。
幸運的是,彭同學(xué)因年齡問題被園區(qū)負責人“勸返”,更在異國他鄉(xiāng)遇到一位伸出援手的當?shù)睾眯拇蟾纭?9日上午,好友向記者證實:“他父母已在云南焦急等候。”細心的朋友還發(fā)現(xiàn)一個揪心細節(jié):出境前彭同學(xué)并非視頻中的寸頭模樣。
- “20萬贖金”的勒索電話,像毒蛇吐信纏繞著一個普通農(nóng)村家庭。楊女士無助坦言:“家里都是農(nóng)村的,沒什么錢。” 那數(shù)字背后,是詐騙集團對生命赤裸裸的蔑視與榨取。
- “主播”騙局,不過是無數(shù)陷阱中最新涂抹的誘餌。騙子們緊盯高考后急于求職的學(xué)生,利用他們的單純與熱忱。
- 緬甸邊境地帶,危險從未真正遠離。盡管彭同學(xué)僥幸脫險,但仍有無數(shù)被困者在黑暗中無聲呼救。
當高考結(jié)束的鈴聲還在耳畔回蕩,另一場關(guān)乎生存的殘酷考試已悄然開始。彭同學(xué)的遭遇,是幸運也是警鐘——人生最昂貴的一課,有時并非來自校園考卷,而是社會暗處潛伏的欺詐與陷阱。
唯有清醒認知風險、緊繃安全之弦,方能讓年輕的生命在追尋未來的路上,避開那些精心偽裝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