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浙江5歲的樂樂(化名)突然持續低燒、食欲不振,全身關節隱隱作痛,并且淋巴結腫大。
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時,竟被確診晚期惡性腫瘤!
淋巴結腫大資料圖(非本案例)
據樂樂媽媽回憶,一個月前,在給孩子洗澡擦脖子,他抬頭的瞬間,看到脖子上有個小疙瘩。當時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趕緊伸手去摸,真的摸到一個小硬塊!
“是蚊子咬的?還是撞到了?”樂樂媽媽仔細觀察后發現,并不像是蚊子包或者撞傷了,更像是淋巴結。
聯想到樂樂那幾天持續低燒、食欲不振、全身關節隱隱痛……樂樂媽媽上網搜索這些癥狀,被搜索結果嚇一跳,有人說是普通炎癥的,甚至還有提到“腫瘤”“白血病”等字眼。
于是,樂樂媽媽立即帶樂樂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兒院)莫干山院區就診。
在經過醫生查體、B超檢查、穿刺活檢等系列檢查后,得出結論: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和骨骼,確診為四期(高危)神經母細胞瘤——一種兇險的晚期惡性腫瘤,情況非常兇險。
樂樂家人內心非常崩潰:以為只是普通的淋巴結,帶他來醫院看也是抱著看下比較安心的心態,為什么真的會是腫瘤?
而像樂樂媽媽這樣,
發現孩子身上
莫名腫起淋巴結的家長不在少數。
究竟什么樣的淋巴結,
需要提高警惕呢?
醫生解釋,正因為兒童長淋巴結比較常見,才容易被忽視,一些腫瘤患兒來醫院就診時已經很后期了。
醫生提醒,如果孩子長淋巴結,進展快、體積大、質地硬、無壓痛、活動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團,還伴隨持續低燒、關節疼痛、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等癥狀的,家長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排查。
醫生介紹淋巴結腫大
本身不是病,而是一個信號,
引起兒童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很多,
絕大多數是生理性、暫時的。
感染:
細菌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齲齒、牙齦炎、中耳炎、鼻炎、頭頸部皮膚膿皰疹等。
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感、風疹、幼兒急疹、手足口病、EB病毒感染、貓抓病等通常伴有發熱、咽痛、咳嗽等原發感染癥狀。
免疫反應:
疫苗接種后(如卡介苗接種后同側腋窩淋巴結可能輕度腫大)。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如川崎病、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但通常會伴有其他特征性癥狀(如持續高燒、皮疹、眼睛紅、關節腫痛等)。
其它少見但需警惕的原因:
某些血液系統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
轉移性腫瘤:特點是淋巴結腫大進展快、體積大、質地硬、無壓痛、活動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團,常伴有不明原因發熱、盜汗、消瘦、乏力、面色蒼白、肝脾腫大、皮膚瘀點瘀斑、全身疼痛等全身癥狀。
發現孩子淋巴結腫大先別慌!
絕大部分是感染引起的反應性增生
但學會識別危險信號至關重要
如果腫大淋巴結伴
有上述提到的警惕癥狀
務必及時帶孩子就醫
來源:浙大兒院、新聞坊、網友評論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