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完了《淬火年代》,讀了《茶人三部曲》,突然發現這兩個作品都跟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有關。
《淬火年代》的原著是《中國制造》,當年參評但落選。
《茶人三部曲》的前兩部、《抉擇》、阿來的《塵埃落定》、王安憶的《長恨歌》獲獎。
當年呼聲很高但落選的有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閻連科的《日光流年》,還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唐浩明的《楊度》,以及講述一個家族歷史滄桑的《第二十幕》。
1.《抉擇》,張平
以李高成為代表的人們,在利益和良心面前的兩難選擇。后被改編成電影《生死抉擇》。
真正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代價。你選的不只是路,更是愿意為哪種人生買單。
2.《塵埃落定》,阿來
以一個聲勢顯赫的藏族土司家“傻子”二少爺的獨特視角,講述了土司制度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興衰過程。
所有處心積慮的爭奪、所有自以為是的聰明,在時代洪流面前,不過是一場喧囂的塵埃。大家嘲笑“傻子”,或許只是因為不敢像他那樣“傻”得真實吧。
3.《長恨歌》,王安憶
通過王琦瑤的一生,用青春賭明天,用依附換安穩,終究會喪失獨立與尊嚴。那些年輕時走慣的捷徑,中年后將變成無法逾越的鴻溝。
4. 《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第二部《不夜之侯》),王旭烽
辛亥革命的風雷、抗日戰爭的烽火、建國后的波折……杭州一家茶人,在百年驚濤駭浪里,靠“茶人精神”守住本心、熬過命運,活出中國人的靜氣與韌性。
那份對茶的敬畏,對生活的韌性,對“人”本身的尊重,成了他們穿越百年風雨的“護身符”。
進入備選名單但最終落選的《中國制造》《許三觀賣血記》、《日光流年》,還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唐浩明的《楊度》,以及《第二十幕》,你看過哪一本?
我很喜歡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曾經有段時間,上下班地鐵上把《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看完了,沉浸在書中,在北京那么擁擠的地鐵里,居然忘了周圍還有人,有兩次還坐過了站。
看中國歷史小說讓我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在現在生活中有些也很有用,我想大概是中國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