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月多哈世乒賽期間,就有一張照片在球迷間瘋傳: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左小腿上,深紫色淤青從腳踝向上蔓延,巴掌大的傷痕在燈光下格外刺眼,這張照片迅速點燃了球迷圈的討論,有人心疼,有人敬佩,各種聲音交織成一片!那么如今,前國乒隊員劉丁碩在直播間揭開了這片淤青的真相:“我問過孫穎莎本人,這是她長期高強度訓練發球跺出來的,生生跺出來的,而且已經消不下去了!”
這片令人揪心的淤青并非意外碰撞所致,而是孫穎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印記,作為右手持拍運動員,她在發球時需要依靠左腿猛烈蹬地發力,以增強球的旋轉和力度,每一次蹬地發力,沖擊力相當于體重的3倍,長期反復的沖擊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最終形成了這片深紫色淤青,據現場觀察,這片淤青面積不小,顏色深紫,顯然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孫穎莎的訓練強度令人震撼,她每天進行4-5次專項訓練,經常練到晚上場館熄燈才肯離開,重慶冠軍賽奪冠當晚,當其他選手還在接受采訪時,孫穎莎已經拎著訓練包返回球館加練發球,“兜里常年揣著冰袋,和別人討論奶茶、蛋糕沒關系,冰袋才是她的甜品。”一位跟隊記者用一句玩笑話來描述孫穎莎的日常,這種近乎苛刻的自律,正是孫穎莎能夠長期保持巔峰狀態的秘訣
她的發球訓練數據更是驚人:每天200組發球訓練,發球轉速達到每分鐘9000轉,比男選手平均速度還快15%,當有人質疑她標志性的“跺腳發球”是否必要時,數據給出了最有力的回應,每一塊淤青都是紀錄,一個都沒白挨
2025年對孫穎莎而言是收獲頗豐的一年,多哈世乒賽女單決賽上,她與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曼昱上演了一場史詩級對決,在決勝局5-7落后的危急時刻,孫穎莎穩住心態,連得6分,最終以11-7鎖定勝局,成功衛冕世乒賽女單冠軍,奪冠那一刻,她激動得坐倒在地,重現了兩年前在德班奪冠的經典畫面
今年,她已斬獲新加坡大滿貫、亞洲杯、重慶冠軍賽、澳門世界杯和世錦賽等多項冠軍,單打勝率高達91.18%,就在7月19日,國際乒聯最新排名顯示,孫穎莎以11250分連續三年穩坐女單世界第一寶座,創造了歷史紀錄;在WTT1000+賽事中,她以12個冠軍領跑榜單,成為該系列賽事中最成功的運動員
更有意思的是,鳳凰衛視集團“世界因你而美麗,第17屆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中國乒乓球隊榮膺“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總教練李隼代表全隊登臺領獎時,特別分享了孫穎莎的成長故事,李隼回憶了2018年亞運會備戰期間對孫穎莎的嚴苛要求:“一開始的時候,一罰孫穎莎就是一萬米,從小時候就是。”當時年僅18歲的孫穎莎雖然在日本公開賽首次參賽便奪冠,但隨后陷入發展瓶頸期,李隼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她“平時訓練對自己要求不高,目標不夠明確”,于是做出了罰跑一萬米的決定
這種嚴格管理效果顯著,李隼觀察到:“孫穎莎屬于沒有給自己加壓的類型,隊伍和教練幫助她加壓后,她進步比較大,人緊湊了,訓練和比賽中的求勝欲也明顯被激發出來了。”正是這種嚴苛的訓練,鍛造了今日的世界第一!小腿上的淤青是孫穎莎的運動勛章,人民日報的評價點出了本質:“失去光潔肌膚,換來混雙金牌的榮耀。”這些傷痕比獎牌更有說服力,它們見證了世界第一背后的真實付出
劉丁碩所說的“已經消不下去”的淤青,早已超越了普通傷痕的意義,它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無聲宣言,向世界展示著頂級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職業態度,孫穎莎的故事不僅關于勝利,更關于堅持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價值,體育史冊終將翻過今日這一頁,但那些深紫色印記所代表的精神,將超越勝負,成為激勵新一代運動員的精神圖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