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婚姻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常被用來形容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如今在日常的聊天談論里,都頻繁出現。
上周路過小區門口,就聽見倆大爺蹲在石墩子上嘮嗑。
一個拍著大腿嘆氣:“現在的年輕人啊,為點兒雞毛蒜皮就鬧離婚,當年我和老伴兒……”
另一個接話:“可不是嘛,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現在倒好,恩沒見著,氣倒是攢了一籮筐。”
小時候不懂,只當是老輩人哄小孩的話,如今細品,才發現其中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
要真正理解這句俗語,需深入探究 “一日” 與 “恩” 的深層含義。
“一日” 并非指實實在在的一天,而是象征著夫妻間短暫的相處,哪怕婚姻持續的時間很短;
“百日” 也不是確切的一百天,而是寓意著長久,意味著夫妻間的恩情應該持續深遠。
這表明相處時間的長短并不能決定恩愛的深淺,即便只是短暫結合,也是一種緣分,值得我們彼此去珍視,珍惜。
古代戰亂多,很多夫妻可能剛拜堂沒幾天,丈夫就被征去打仗,一去不回;或者小夫妻剛成家,趕上災年要逃荒,分開后再沒見過面。
可即便這樣,留下的那點暖乎氣兒,夠他們記一輩子。就像我曾經看一個紀錄片,有個奶奶講述:“當年在老家,和一個小子訂了親,還沒辦酒席他就去了前線。后來聽說他犧牲了,她每年清明還是要給他燒柱香——這就是一日夫妻的恩。”
更妙的是這“恩”字。老祖宗的婚姻觀里,兩個人今生能結為夫妻,那是夫妻姻緣、父母恩情、天地撮合的成果。
您看傳統的婚禮儀式:拜天地、拜高堂、拜夫妻——為啥先拜天地?因為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兒,是天地見證的緣分;為啥拜高堂?因為婚姻要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最后拜夫妻,才是兩人之間的情分。
所以老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婚姻里要懂得“感恩”——感恩對方陪自己走過一段路,感恩這份緣分讓兩個原本陌生的人成了“一家人”。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后半句,可能您沒聽過——“百日夫妻似海深”。
您想啊,夫妻過日子,哪有不磕磕絆絆的?柴米油鹽、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哪樣不得商量著來?
可正因為一起扛過這些難事兒,感情才像海水一樣,越積越深,如溪流匯入江海,是密不可分的,牢不可破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完全是靠“恩”來養成的,沒有恩就是有難各自飛的情況,哪有什么百日。
老祖宗留下這句俗語是提醒:能結為夫妻已是不易,能一起生活奮斗,更要莫大的緣分,任何時候都要有感恩之心,多想想彼此之間的恩義,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輕易拆散家庭。
當激情被柴米油鹽磨平,“恩”是提醒我們回想病榻旁遞來的一杯溫水、風雨中共撐過的那把舊傘。它讓我們在意見相左時多一份體諒,在疲憊厭倦時念起對方默默扛起的生活重擔。婚姻中的恩情如海,能容下風暴,也映得出星光。
老祖宗那時候,生活苦啊,疾病、戰亂、災荒隨時能要人命,又車馬慢、露天遠,所以更懂得“能在一起就是福氣”。現在的日子好了,可珍惜的心反而薄了。
前陣子刷短視頻,刷到個“00后離婚理由”合集:“他打游戲不理我”“她做飯太咸”……乍一聽挺可笑,仔細想想挺扎心,有些人把“恩”當成了“理所當然”,到最后就因為一個隨隨便便的理由就散了,這或許就是如今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吧!
畢竟夫妻是至親至疏的關系,兩個人并沒有血緣親情,這也導致了愛恨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婚姻里沒有“感恩的心”,那必定是不會長久的。
其實“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從來不是老套的話,它藏著婚姻最樸素的真理:好的婚姻,不是永遠不吵架,而是吵完架還能想起對方的恩;不是永遠沒矛盾,而是有了矛盾還能記起當初的緣。
一個浸透感恩與珍惜的婚姻,是給孩子最珍貴的人生底色,也是對抗浮躁世界最溫暖的堡壘。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