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漫,早年間做導游的時候帶了不少中老年團。真心想對老年朋友們說一句:有些旅游,咱真得停停了!不是我潑冷水,更不是砸自己飯碗,是這些年親眼目睹的事兒,實在讓人揪心。
至今還記得王阿姨在泰山十八盤出現心絞痛時,還緊緊握著“不到山頂非好漢”紀念旗。做導游十二年了,我親眼看到過很多這樣類似的場景。
數據顯示,65歲以上游客患急性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群的3倍;而且像崴腳、摔傷這類意外事件中,老年人占比超過六成。
落日紅旅行團變成“拼命三郎團”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重新看看:這趟遠行到底值不值?代價能不能承受?
01 被忽視的三個生命雷區
1.身體:歲月不是刻度尺,而是預警器
四川九寨溝一大巴車上,李伯因連續趕路引發腦梗,醫生痛心表示:“每天車程超四小時,對慢性病患者而言就是定時炸彈”,某旅行社內部統計顯示:老年團78%的投訴源于行程太緊湊,清晨五點就開始趕路,半夜才入住成為常態。
央視《夕陽紅》欄目曾報道過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模仿抖音上的挑戰,嘗試走玻璃棧道,結果導致膝關節嚴重磨損,最終不得不接受置換手術,人的身體畢竟不是彈簧,過度透支之后,終究會有撐不住的一天。
2.安全:美景暗藏獠牙,疏忽釀成悲劇
黃果樹瀑布那里濕滑石階,去年就發生了23起老年摔傷事件,雨季時事故發生率猛增了40%,更讓人擔心的是張家界某個低價旅行團,為省纜車費用硬要推薦徒步路線,結果導致一位八旬老人肺水腫昏迷。
有些打著“優惠”幌子搞合同陷阱:花78塊錢去云南玩,結果被強制消費上萬塊買翡翠,等到被騙時候才發現,簽約那旅行社竟是個“幽靈公司”。
3.環境:他鄉未必是樂園,水土最易欺老翁
周教授在《銀發旅游藍皮書》里直言:“年紀大了,腸胃適應能力減退,超過五成”,湖南一個旅行團在西安因為羊肉泡饃全體拉肚子,導游尷尬地笑著說,“每個團都配止瀉藥已經成行業里默認的規矩了。
大理民宿老板老馬跟我說,去年接待老年游客時,百分之三十五因為高原反應提前退了房,可預訂時客服還承諾一點負擔都沒有。
02 破解困境方法:旅居是歸宿,也是新開始
1.慢旅居:把遠方過成日子
江蘇打造了15個省級旅居營地,老人們早早去打太極拳,中午去寫生,晚上去賞星星,比如溧陽天目湖畔的“竹居苑”,醫護人員駐守點位比例達到百分之百,血壓檢測融入到清晨鍛煉里。
云南推出叫“半月居”的計劃;在北京來住半個月的張姨在一個屋檐下認識了廣東的茶友,兩人一起合作的花燈舞還登上了社區晚會,就像《人民日報》說的“讓風景成為生活的背景。
2.智慧行前“三備三看”
一備體檢報告。一定要到三甲醫院做個全面體檢,特別是心腦血管方面;帶上足夠常用藥,還有病歷本(或電子版)。
二備行前攻略。了解目的地的氣候特點、飲食習慣、文化習俗,做準備。跟家里人溝通好,說說自己行程、住哪,選個信號好地方住。
三備出行裝備。一雙合腳、防滑的鞋子至關重,輕便的折疊凳、常用藥品包、保溫杯、晴雨傘等。
一看資質。要認準文旅部公示過的“銀發友好營地”標識,全國已經認證了87家。
二看每日活動時間。是否不超過三個小時?就按照浙江安吉那種“做半天茶農,歇半天茶樓”那個模式來參考。
三看合同。要留意那些“準四星”“等同于五星”之類的說辭,得要求把電梯配備情況還有醫療點間距都寫清楚。
03 遠方不在腳下,而在心間
記得大理白族阿婆曾言:“看山當如觀云般,緩緩瞧方能得見真容。”
北京老教師陳叔于廈門居住三月,將攝影展定名為《慢下來時光》。開展之日他笑道:“原本也不一定要登臨泰山頂,海邊三角梅亦能撐起一方天地。”
生活中并非忙于打卡便能領悟人生真諦,若不再執著于打卡景點,舟山群島漁船傍晚吟唱,安吉茶山清晨霧氣彌漫,麗江古城內納西族古老音樂奏響,這些皆可漸漸撫平時光留下的痕跡。
如同《道德經》所言:靜能制躁涼能勝熱清靜乃天下之本。
下次你翻開旅游宣傳冊的時候,就默默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愿不愿意讓老伴同去?
2.這種強度八十歲時能否承受?
3.這地方值得住上十五天嗎?
轉發這條提醒給老朋友!別讓遠方成為生命里艱難考驗之地,但要讓它變成時光里學習成長之所?你有沒有難忘在外生活過的經歷,希望能在評論區看到你的分享哦。
我是小漫,感恩遇見!祝您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