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韓霞
01
一位二胎媽媽和我吐槽:你說氣人不?上個月,婆婆在這里照顧完月子就走了。現在,人家瀟灑的很,跑海南旅游去了,說過完春節再回來。
這位朋友的婆婆65歲了,十幾年前沒有了老伴,這些年一直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大寶都是婆婆帶大的。原想著有人帶孩子,她和婆婆的關系也不錯,又有了二寶。誰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大,從去年開始,婆婆頻繁的參加一些老年聯誼活動。
原來說的不會再找老伴了,不知道什么事觸動了她,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觀念。又開始相親,搞起夕陽戀了。
原來的生活就是做飯,帶孩子,照顧他們一家的吃喝。
她除了輔導孩子的作業,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上上輔導班,其他的家務活,孩子的衣食,沒怎么操心過。
可現在婆婆變了,變得時尚了,再也不是那個圍著灶臺轉的老太太了。
這下,可苦了她了。一個上小學的大寶,再加上有了二寶,別說上班了,兩個孩子就忙不清。
她還以為婆婆至少會幫他們帶孩子上了幼兒園,再瀟灑的到處去旅行,沒想到,她現在這么忙亂,婆婆卻跟著她的男朋友,另外一個老頭,去海邊休閑度假去了。
就算是她和老公嘮叨了無數次,老公還是幫著婆婆說話。
老人家累了這幾年了,也該享享清福了。
是的,老年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可現在家里人需要你,總不能你自己過的瀟灑,孩子們過得困難。
“現在她不幫我,老了,別來煩我!”她氣呼呼的說。
“那你以后是不是準備著也要給兩個兒子帶孩子呢?”她家兩寶都是男孩,以后,也是要當婆婆當奶奶的人。
“幫忙帶孫子?這沒想過!
“我想自己的老年生活,也不愿意被孩子們綁架,到時候,我可能會出錢,幫她們請個保姆帶孩子!”
啃老,分兩部分,一個是物質的啃老,一個是勞力與精神上的。
親人之間的互幫互助,另當別論。
如果她有能力,卻不幫忙,你是否會心存怨憤?
02
在家鄉的火車站,遇到了一位70后的女子,她從去年開始,在北京打工。
她的女兒25歲,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早在五年前,就當上了姥姥。
兒子22歲,年前訂了婚,今年的國慶節結婚。
女兒的兩個孩子,她從來沒看過,在農村,看孩子都是爺爺奶奶的事。姥姥姥爺看孩子的極少,這跟城市里有很大的不同。
在農村,看孩子,奶奶是第一責任人,母親是第二責任人,奶奶看孩子的比母親還要多。母親大都去上班打工,奶奶看孩子,就如同市里面的母親帶孩子一樣,這是責任與義務之所在。
她也認為奶奶就應該看孩子,讓兒媳去打工掙錢。
兒子婚后如果有了孩子,她會立馬辭掉工作,回到老家來帶孫子。這是她的職責所在,應該的。
她現在北京做保潔,每個月的工資是2500元,管吃住。前提是一個月30天,要全勤才可以。
規定每周可以休息一天,那樣的話,工資是2200元。
在北京呆了一年多,都去過哪兒呢?
她說只跟單位的同事去過一次故宮,看景不如聽景。休息一天就意味著會損失一百元錢,她不舍得。
從去年到現在,她沒有調休過。只這一次回老家,是和同事調了班。回去后,她耽誤的這幾天,八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她要上十六個小時補回來。
目的就是想給兒子多攢點錢。兒子結了婚,有了孩子,她就沒辦法工作,得幫著他們帶孩子了。
幫兒子媳婦帶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她的理解。
先問問自己,作為女人,你想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周末父母》中,海歸肖凱的媽媽絕對算得上是另類女性,奇葩母親。找了一個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小鮮肉要訂婚,她認為各取所需的婚姻,有什么不好?女人難道就應該按照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生活?
兒子喜歡上了已婚女人,她沒有訓斥告誡,而是尊重理解。兒子結婚不結婚她不干涉也不在意,生不生孩子更不會管。
幫忙帶孫子,對她來說,更是不可能的事,想都不要想。
03
前段時間樓下有一位鄰居生了寶寶。那才真叫興師動眾。
爺爺奶奶都來了,姥姥姥爺也來了,四位老人,另外還請了月嫂。
爺爺奶奶說,伺候月子,帶孫子,是我們的責任,得看著。
姥姥姥爺也說,閨女帶孩子沒經驗,得幫忙看著。
結果,不到一個月,兩家老人鬧的不開心,爺爺奶奶回了老家,留下了姥姥姥爺繼續堅守陣地。
兒媳婦可以不用你幫忙帶孩子,但是,如果需要你,你不來,那可就會鬧矛盾了。
“生孩子帶孩子的時候你沒幫我,老了,那就別來煩我!”
不帶孫子,講出理由來。
作為奶奶,身體不好,腰酸背疼,沒能力幫孩子,帶孫子,這大家都能理解。
比如,你還在上著班,沒退休,兒媳婦要上班,你也要上班,她絕對沒有資格要求你請假帶孩子,或是請假去照顧她做月子。
再或者,家里養著豬,開著飯店====你有自己的一番事業要打拼,也能理解。
就像周末父母里面的奶奶,就因為一點小事,心里不痛快,就不幫孩子,小心眼小家子氣,這種婆婆,以后也別指望兒媳來孝敬你。
還有文中提到的奶奶,兒媳婦在做月子,她去旅行,這樣的婆婆,既自私又冷血。大家庭講究的就是和諧互助,兒女們需要你的時候,你瀟灑的去過自己的生活,當你老了,病了,不能動了的時候,你還想指望兒孫們來孝敬你嗎?
你不管我,以后憑什么我要管你?
去旅行?這樣的理由,還算是個理由?
04
很多年輕人辭了工作去旅行,有句話曾風靡一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大家都在佩服辭職的教師,沒有人說她不務正業,頭腦發熱,意氣用事,她是在追求自己的詩與遠方。
大家能夠接受一個為了旅行而放棄鐵飯碗的年輕人,不接受一個去旅行不帶孫子的老太太。
在世俗的眼光里,年輕人可以為了夢想而放棄工作,老年人就沒有了追求理想的權利。
或者說,你要去旅行也可以,但是要等兒媳婦做完月子,再者,要等孫子長到三歲,再或者,等孫子上了小學,初中,你再去旅行,等孩子們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再去過你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家人之間不就是要互幫互助嗎?不能太冷血,不能太自私。
有網友說,那是因為辭去高薪工作在家帶孩子的是兒媳婦,不是兒子,所以老太太根本不在意,如果是讓兒子辭職在家帶孩子,你看她還有心情出去旅游嗎?
曾聽一個男人說過:為了家庭犧牲事業,是女人的天職,女人就應該為了家庭做出犧牲。
很多女人會說,憑什么?
社會現實就是這樣,人們的傳統觀念就是這樣。
不管這個男人能不能獨自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看孩子,就成了母親的職責所在。
就好比作為奶奶,你要等孫子長大了,才有資格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太自私了,不考慮孩子們。
就算你不認為自己應該幫忙帶孩子,可是有人認為你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05
有網友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等孩子長大了,我不會管他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甚至他要丁克我也無所謂,但是我絕對沒想過要給兒子帶孩子。
我會告訴兒子,要孩子之前你們要想清楚,有能力了就要,沒能力了就別要,別指望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的父母再為你發光發熱。
為了你,父母已放棄了很多自己的理想,犧牲了自己的愛好,你長大了,我只想過過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活。”
在中國,奶奶就是要幫忙帶孩子,這種想法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因為帶孩子出現了家庭矛盾,不是老人的錯,也不是媳婦的錯,在兒女最困難最狼狽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也是人之常情,生活里,不僅僅是責任和義務,還有親情與愛。
一位朋友家有二寶,老大10歲,老二6歲, 兩個孩子都是婆婆幫忙帶大的。老公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大哥家的孩子19歲,也是婆婆帶大的。大姑姐家的孩子,寒暑假也是需要婆婆幫忙給看孩子。
這二十年來,婆婆往返于他們三家,就是幫忙帶孩子。
原計劃是把孫子們帶大,明年就回老家建房頤養天年了。可是今年,卻生了重病,去世了。
旅行與帶孫子,誰能說哪件事更重要?
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大,再幫著孩子去帶他們的孩子,那她們這一生,什么時候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婆婆是否幫忙帶孩子這件事,撕開了婆媳矛盾的真相。
如果雙方都能互相體諒,相安無事。如果自此埋下心結,那此后就會矛盾不斷,小兩口的感情也會大受影響。
如果老人想要過自己的生活,也請給予理解與尊重。畢竟辛苦了一輩子,再去幫著兒子帶孫子,他們的理想呢?他們的追求呢?難道只有在完成任務之后才能去實現?世事無常,到時候身體允許嗎?還有機會嗎?還有熱情嗎?
尊重他們對生活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