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鳴
相隔兩年再到新疆。和上次一樣,第一站到北疆的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終點是南疆的古城喀什。今年四月香港至烏魯木齊直飛航班開通,毋須再經深圳,上周我們從香港出發,近六小時飛抵烏魯木齊,停留兩天,然后開車到現代屯田的典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的師部所在地石河子。這次沒有再走獨庫公路,我們從石河子搭飛機,經過兩個多小時,飛越天山,南下喀什。新疆地方太大,一共有二十八個民用機場,全國排名第一。
古麗的家創辦人沙拉麥提古麗接受記者訪問
“我們”是指以主席李大宏為團長的香港新聞聯高層訪問團一行,參加由全國記協組織的新疆交流訪問。有的團友首次入疆,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大開眼界,筆者故地重游,多了一份親切感,亦不乏新發現。前年筆者在本欄寫了三篇新疆游記,這次擬續寫三篇,就從喀什談起吧。
上午十點半,藍天白云,喀什古城城頭鼓樂齊鳴,城門緩緩打開,開城儀式隆重舉行,有張騫出使西域、班超萬里封侯、絲綢之路商賈云集等等,一個個歷史畫面,帶領游客穿越時光隧道,重溫古代西域與中原地區的深厚文化淵源。喀什古稱疏勒,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交匯點,故有“絲路明珠”之稱,前一天我在喀什博物館看到有專門介紹唐代“疏勒樂”。現在喀什地區管轄一市十一縣,當中就有一個疏勒縣。自從十年前喀什古城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之后,古城每天的游客都是人山人海。據介紹,去年喀什地區的游客達四千一百九十八萬人次,增長百分之二十六點四,旅游業收入約三百五十九億元,增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二,旅游收入占全區GDP總量超過兩成二。
古麗的家一名服務員
喀什舊城有一座空中花園,原是巴依老爺的府邸
我們隨著游客人潮走進古城。在一條小巷,“古麗的家”的女當家沙拉麥提古麗在她今年新開的第三家民宿分店熱情迎接我們,這是一間三層樓的維吾爾族舊民居,裝修之后煥然一新,窗明幾凈,大堂擺好U形座位,桌上有水果和核桃、葡萄等小吃,我們一一入座,欣賞維吾爾族和塔吉克族舞蹈表演,大約半小時精彩節目,有一個類似東北二人轉的幽默小品,不同的是以維吾爾族舞蹈代替東北的耍嘴皮。壓軸的單人頂碗舞更是令人贊嘆。沙拉麥提古麗說,在旅游旺季,這些跳舞的維族姑娘每月收入約五千至八千元。而她經營的民宿,宿費在二百多至四百多元,一間可住五至六人的套房,每晚收費四百八十元人民幣。“旅游旺季訂房每天都暴滿,但我們沒有加價,希望以價廉物美為游客服務。”沙拉麥提古麗說。
喀什舊城有一座空中花園,原是巴依老爺的府邸
走出“古麗的家”,在另一處窄巷(順便一提,古城到處是窄巷),我們登上一座六層高純木材建造、前身是巴依老爺府邸的“空中花園”,其建造融合中亞伊斯蘭元素和中國傳統風格,重新裝修再現昔日權貴階層的奢華生活。登上天臺樓閣,整個古城區盡收眼底,摩天輪和昆侖鐵塔遙相對應,此情此景,既有歷史的滄桑,又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還保留濃濃的西域民族文化特色,加上慢節奏的傳統生活方式,我想,這應該是喀什這座千年古城每年吸引數以千萬游客的魅力所在。
但是,今天喀什的魅力來之不易。我們參觀了“喀什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了解到這項治理工程于二○一○年正式啟動,歷時五年,投入七十億巨資,精心規劃打造,而如何逐家逐戶爭取居民的同意和配合,更是一項人心工程,一張打上一個個居民紅手印的紙質表格,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在中央、自治區各級政府和當地維族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喀什舊城改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我們訪問團的顧問、香港新聞聯會長張國良在二十五年前曾經到訪喀什,他記得當年的喀什破舊落后,到處沙塵滾滾,這次故地重游有一個愿望,就是和當年縣委派來接待他的兩位維吾爾族干部再見一面,憑一幅在廣場前拍的老照片,在喀什宣傳部門的協助下找到其中一位。久別重聚,兩位都早已年逾古稀,而喀什則蛻變成為一座開放、繁華的現代化邊疆城市。兩位老友趁晚飯后十點夕陽余暉未落,一起回到當年拍照處再拍一張合影,再續漢維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新篇章。(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