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還得從川普扔出的 “最后通牒” 說起,他突然放話給普京五十天時間,要是俄羅斯這期間沒和烏克蘭停火,美國就會用 “百分之百的懲罰性關稅”。
聽起來挺狠,仿佛誰不聽話就要被打殘,但不少人一聽就覺得不對勁:現在美俄之間貿易幾乎停擺,根本沒幾樣東西能征稅,你這招到底是打誰?
答案很快揭曉:特朗普并不是沖著俄羅斯去的,而是盯上了那些還在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糧食的國家,意思很簡單,誰要是還跟俄國做生意,美國就連你一起制裁。
這種打法叫“二級制裁”,以前美國也用過,比如對伊朗、朝鮮,手法老辣,現在又搬出來用在俄烏局勢上,看似是逼俄烏談判,其實更像是在戰場邊上丟了根點著的火柴。
結果也如預料一樣,談判徹底涼了,克里姆林宮根本沒把這套當回事,反而當成一種“宣戰信號”,俄軍馬上就開始新一輪攻勢,不是那種硬碰硬的大規模進攻,而是悄悄推進、逐步“啃邊角”的蠶食戰術。
在紅軍村、庫普揚斯克這些地方,他們手腳麻利地湊夠了十六萬兵力,炮火跟雨點似的一輪接一輪砸過去,轟得烏軍防線的薄弱處慢慢松動,一點點被撕開了個不小的口子。
十三號俄羅斯說拿下倆不起眼的小村莊,可這倆地方在軍事上是烏軍重要的 “門閂”,現在被拔掉了,就跟大門被撬開道縫似的,敞開了個口子。
而普京這邊卻顯得異常冷靜,他既沒回應特朗普的“倒計時”,也沒喊話威脅,反而悠哉游哉地跑去工廠和工人嘮家常,這種“裝沒事”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戰:我不急,我也沒怕,真正該緊張的是你們。
這事兒背后能看出俄羅斯對局勢的把控力,也像是在用實際行動跟全世界說:美國那通牒我們早就見過了,一點兒都不新鮮,根本不值當當回事。
特朗普這回放狠話,想借“最后通牒”嚇住俄羅斯,結果不但沒震住普京,反而把自己盟友,尤其是歐洲國家給推到了火堆上。
他說要援助烏克蘭,送去“愛國者”防空系統,聽起來像是雪中送炭,但這份“大禮包”后面卻藏了一個炸雷條款:系統我美國出,但錢你們歐洲掏。
這種招數特別有特朗普風格,我當好人出大招,但一分錢不掏,全讓別人買單,對美國來說,這是穩賺不賠:軍火商能賺錢,軍方能清庫存,政府還能裝一臉“正義援助”的樣子。
但歐洲就不是這么想的了,北約新任秘書長呂特剛從華盛頓回來,前腳還沒落地,后腳就被各國政要圍上來了,滿臉問號:為啥是我們買單,不是說好大家一起抗俄,怎么成了美國做主、歐洲買賬?
結果可想而知,歐洲各國反應立馬分裂,德國和波蘭歷來支持援烏,基本點頭了,德國甚至已經往捷克主導的炮彈采購項目里砸了十億歐元。
但像法國、意大利、捷克這些國家就不干了,態度堅決拒絕,特別是法國,早就對美國“靠不住”這事心里有數,一直鼓吹要搞“歐洲自己的軍隊”,現在一看果然,美國一打算盤就先把他們推出來當冤大頭。
更諷刺的是,捷克自己雖然是炮彈計劃的發起方,現在也說了:咱不能當接盤俠,誰的賬誰結,搞到最后援烏這件事本來是“共同抗敵”的象征,現在變成了一場“誰來買單”的財務扯皮會。
最搞笑的提議來自波蘭:干脆把被凍結的俄羅斯海外資產拿出來花,這樣大家都不用掏腰包,聽著倒是大快人心,但真要執行,涉及一堆法律和金融難題,誰動這筆錢都有可能被告上國際法庭。
現在的烏克蘭看著這群“朋友”們吵成一團也傻眼了,原本以為有“西方朋友圈”撐腰就能高枕無憂,結果一轉頭發現,大家也都在精打細算、掰手指頭算賬單,誰也不愿先掏錢,援助卡殼,局勢也變得更加危險。
這邊歐美國家里頭正為誰出錢吵翻了天,烏克蘭卻成了最愁的那個,外面的援助半天沒影兒,基輔只能自己想轍硬撐著。
澤連斯基心里門兒清,想保住國家安穩和自己的政權,一邊得接著討好西方那些盟友,另一邊還得在國內把不服的、礙事的清理干凈,兩頭都得顧著。
為這事兒,他弄了場沖突以來最大的調整,拉來總理什梅加爾兼任國防部長,這不光是為了強化軍隊指揮,更是跟西方表個態:我們在搞改革、反腐敗,配得上你們繼續支持。
外交上也不省事,聽說基輔打算換掉現在的駐美大使馬爾卡羅娃,因為特朗普可能又上臺,烏克蘭想提前換個人討好,早做打算,好跟以后可能的美國政府處好關系。
這其實反映了一個現實,烏克蘭的國際話語權和行動自由,都綁在了西方援助這條線上,援助一旦不穩定,烏克蘭就像失去重心一樣岌岌可危。
國內戰況更是亂成一鍋粥,前線急缺士兵,征兵壓力山大,網上還有傳說有人被“抓壯丁進家門”,真假難辨,但足以反映全民焦慮,后方工廠不停產炮彈,但數量遠趕不上俄軍火力的消耗。
捷克領導的彈藥援助計劃雖然給出長遠目標,計劃2024年送150萬發炮彈,2025年再加180萬發,但這些還都是“未來貨”,解決不了眼下的燃眉之急。
同時,美國想把對俄羅斯的“二級制裁”網絡鋪得更大,不僅針對歐洲,還逼著中國、印度、巴西等國“打電話勸普京停火”。
7月15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美國國會公開喊話,威脅這些國家要選邊站,否則將面臨連帶懲罰,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月16日直接回應:堅決反對非法制裁,這種“勸話”我們不會聽。
最關鍵的是,針對呂特的要求,林劍給出了一個標志性的回答:“我想我們不會打這通電話”,這句話很響亮,明確告訴西方,中國不會當炮灰,也不會被利用做政治工具。
這不僅是外交表態,更是北京堅持中立、推動和平對話的立場,也讓西方“全球圍俄”的計劃徹底泡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