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天天來家里蹭飯,我不想伺候回娘家,婆婆跳腳:你走了誰來做飯
俗話說:“媳婦不是傭人,小姑子不是祖宗。”
可有些人啊,仗著親戚關系,就把別人的忍讓當成理所當然,蹭吃蹭喝還理直氣壯。
我叫沈如萍,三十六歲,生在蘇北一個普通家庭,爸媽是工廠職工,從小教我做人要講理、講分寸。
大學畢業后,我嫁給了顧家明,他家在本地算是小有資產,婆婆顧秀蘭是典型的強勢老太太,小姑子顧婉兒比我小五歲,大學剛畢業,還沒工作。
婚后,我和顧家明住在婆家那套三層小樓里。
本想著一家人和和氣氣,結果沒過多久,小姑子顧婉兒開始天天來蹭飯。
一開始我沒多想,想著她是學生,偶爾來吃頓飯也正常。
可后來她變本加厲——早上來吃早飯,中午不走,晚上還要我做她愛吃的糖醋排骨。
連洗碗都不碰一下,吃完就躺沙發刷手機。
我跟婆婆提了幾次:“媽,婉兒是不是該自己做飯了?她也不小了。”
婆婆立馬翻臉:“她是你小姑子,你做飯她吃怎么了?你是嫂子,伺候點親人不應該嗎?”
我忍了又忍,可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
顧婉兒還在飯桌上說:“嫂子做飯真香,我以后天天來吃好了。”
我笑了笑:“你要是真喜歡吃,可以搬來一起住,順便幫我洗洗碗。”
她一聽,立馬擺手:“我才不要干家務,我是來享福的。”
我那天晚上跟顧家明攤牌:“你妹天天來蹭飯,我不想再伺候了。要么她自己做飯,要么我回娘家。”
顧家明皺眉:“如萍,她是我妹,你就忍忍吧。”
我冷笑:“忍?我嫁進來是當老婆,不是你們家的廚娘。”
第二天,我收拾了幾件衣服,回了娘家。
爸媽一聽我委屈,心疼得不得了:“你要是真過不下去,就別回去了,我們養得起你。”
我在娘家住了三天,顧家明打了十幾個電話,我都沒接。
第四天,婆婆親自來了,臉色難看:“你走了,家里沒人做飯,婉兒都餓瘦了。”
我淡淡地說:“媽,我不是保姆。你們覺得我做飯是應該的,那我不做了,你們就知道誰該干活了。”
婆婆氣得直跺腳:“你太不懂事了!”
我看著她:“我不懂事?那你女兒天天來蹭飯不干活,你倒覺得理所當然?”
她啞口無言。
這時顧家明也趕來了,低聲說:“如萍,你回來吧,我跟媽說了,以后婉兒不會再天天來吃飯了。”
我看著他:“你確定?”
他點頭:“我保證。”
我回到家,顧婉兒果然不再出現。
聽說她被逼著去找了份工作,天天加班,連晚飯都顧不上吃。
而我呢,日子清凈了不少,做飯也只做兩人份,偶爾還能出去跳跳廣場舞。
幾個月后,婆婆突然改口:“如萍啊,你做飯真是有一手,婉兒都說想你做的糖醋排骨了。”
我笑了笑:“她要是想吃,可以自己學著做。”
婆婆嘆了口氣:“你這人啊,太有主見了。”
我回她一句:“主見是我活得清醒的底氣。”
故事講到這兒,我只想說:“親戚不是借口,蹭飯不是權利。”
正所謂:“飯要自己煮,理要自己講。”
做人,別太慣,慣出來的不是親情,是無底線的索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