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全球致死性寄生蟲病
黑熱病主要癥狀——長期不規則發熱、貧血、肝脾腫大,常被誤認為“普通感冒”,又稱內臟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原蟲感染并寄生人或動物體內所引起,主要通過雌性白蛉叮咬傳播。
它是僅次于瘧疾的第二大全球致死性寄生蟲病,是我國法定丙類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4-7個月,治療不當會在罹患該病1-2年內或因其他并發癥死亡。
發熱、貧血 這些癥狀要重視
1.黑熱病的三大癥狀:長期不規則發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性貧血。
2.患者早期可能會出現畏寒乏力,多汗,食欲差,腹瀉嘔吐等癥狀;
3.患者中期會出現脾臟和肝臟腫大,肚子可能會變得鼓鼓的,有時候還會疼。
4.患者晚期會出現精神萎靡,心悸、氣短,消瘦,顏面四肢水腫,皮膚色素沉著等癥狀。
如在5-9月份常去可能有白蛉的地方,比如山地丘陵地帶,那就更要警惕患黑熱病,如出現以上癥狀,最好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病犬為主要傳染源
我省黑熱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犬,多數病犬沒有明顯癥狀,需要通過犬只篩查才能早期發現。典型病犬外觀特征:消瘦、脫毛、皮質外溢、結節和潰瘍、鱗屑和血痂等。
白蛉為主要傳播媒介
白蛉通常棲息在室內外陰暗、潮濕、避風的場所,如屋角、墻縫、畜舍、地窖、窯洞、橋洞、洞穴、石縫等處。
白蛉的活動時間通常從黃昏到次日黎明。
黑熱病的防治
1. 做好個人防護。防止白蛉叮咬是預防黑熱病最有效的措施。在白蛉活動季節(5~9月)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時盡量穿長袖長褲,裸露部位涂抹驅避劑,避免蚊蟲叮咬;居家建議使用紗門、紗窗、蚊帳。
2. 加強犬只管理。在白蛉活動季節給犬只佩戴驅蛉項圈,避免犬只被白蛉叮咬;積極開展犬只篩查,盡早查出傳染源;犬只盡量圈養,減少其流動性;發現病犬及時處置。
3. 消滅白蛉。使用菊酯類殺蟲劑對房屋、畜舍、禽舍及周圍環境和可能的孳生地進行噴灑。
4. 確診黑熱病后,一定要遵醫囑規范治療,確保及時、全程、足量用藥,防止復發。
疾控專家提醒,黑熱病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一定要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