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舊房改造的一個升級,全國大部分的老舊小區都迎來了煥然一新,而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大家應該深有體會,那就是對于老舊房子加裝電梯的一個事情。剛聽到這個政策的時候,大家都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原本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幸福梯”,如今卻成了很多人的噩夢。
全國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老樓加裝電梯是改善民生的熱門項目。2024年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過32萬臺老舊小區電梯投入使用,惠及近500萬戶家庭。然而這項旨在提升生活品質的舉措,卻在許多高層住戶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5年住建部發布的《老舊小區改造滿意度調查》顯示:改造前,高達91%的高層住戶大力支持加裝電梯;但電梯運行一年后,滿意度驟降至65%,近三分之一的住戶表達了不同程度的后悔。
以我們當地為例,老房子加裝電梯后,整棟樓的人卻開始后悔了?這背后有啥隱情?下面我們就不妨一起來看看!
原因一:經濟重擔,遠超過預期
當第一張維護賬單送到家門口時,許多住戶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電梯自由”的代價。盡管各地政府提供補貼,但高層住戶仍需承擔主要費用。
一般來講,像在2025年一部電梯的平均安裝成本約為65萬元。即使享受30%的政府補貼,每戶住戶仍需承擔約15萬元的巨額費用。樓下的王大爺就直言:“當初支持加裝電梯時,沒想到后期維護費用這么高,現在電費、檢修費加起來,一年要花費兩千多”。
更令人擔憂的是持續攀升的維護費用。多地電梯維護費用從最初的每戶每月120元上漲至2025年的約180元,這對許多退休老人而言是一筆沉重負擔。
也就是說,電梯安裝只是開始,維護成本才是無底洞。隨著電梯使用年限增加,更換零部件和大修的費用將逐年上漲。
原因二:老樓加裝電梯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2024年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故障率比新建小區高出32%。
在2020年11月,該小區一棟樓開始電梯加裝工程,總造價70萬元,業主分攤3萬至10萬元不等。電梯于2021年底交付使用,但僅過了三個月,就出現樁基下沉、電梯井周圍地基沉降問題。
電梯井道旁的住戶家中出現墻體開裂,裂縫隨時間推移不斷擴大。2022年5月,專業鑒定確認土建工程存在質量問題,電梯被迫停用至今。
問題的根源在于設計施工的嚴重缺陷。法院在審理中發現:業主未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地質勘察,擅自加長電梯連廊,且未進行電梯基礎承載力檢測。由于多數加裝電梯采用后期嵌入式安裝,結構上的局限性導致許多技術問題難以徹底解決。
原因三:鄰里之間關系變得更差
以前大家都是爬樓梯,有說有笑,而如今安裝了電梯,對于不同樓層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種差異最終撕裂了多年和睦的鄰里關系。
2025年一項覆蓋15個城市的調查顯示:一層和二層住戶滿意度最低,僅為40%;而三至五層住戶滿意度高達85%;六層及以上高層住戶滿意度僅為65%。
低層住戶的反對理由充分:他們認為電梯用不上,還可能因井道遮擋采光、占用公共空間,導致房價貶值,甚至擔心施工噪音影響生活。
廣州的一項調查顯示,57%的高層住戶認為電梯加裝后小區噪音明顯上升,41%的住戶表示自家窗戶被電梯井遮擋,導致采光和通風變差。
2024年全國老舊小區物業投訴中,與加裝電梯相關的糾紛占比高達18.5%,費用分攤和使用管理成為主要爭議點。
老樓加裝電梯問題反映了城市更新的復雜性,這不僅是工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治理問題。未來三年,全國仍將持續推進老樓加裝電梯項目,這需要住戶、社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技術創新是解決安全問題的關鍵。此外,筆者認為,設計單位應充分考慮老舊建筑的特殊性,避免因擅自加長電梯連廊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同時,各地政府應考慮加大補貼力度,如瀘州市給予每臺20萬元的獎補,顯著減輕了居民負擔。雖然老樓加裝電梯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趨勢,但目前存在技術和管理上的不足,還是要建議大家在決定加裝電梯前,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長期維護費用和可能的生活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