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省杭州余杭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通報,7月16日上午,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區域出現自來水氣味異常。該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切換其他水源供水,同時組織人員對相關管網開展沖洗。
7月17日,該公司再次發布通報:經檢測,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水質已經恢復,用戶可以正常使用。在使用前,請用戶對“存水”進行排放。為彌補用戶損失,我司將會給予7月份每戶5噸水費的減免。
7月19日下午,余杭區人民政府發布情況通報:7月16日8時,仁和水廠發現水質嗅味指標異常,經采樣分析確認后隨即啟動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切換水源,供水水質得到有效控制,出廠水質安全。情況發生后,立即啟動調查程序,并成立由國家、省級專家等組成的調查組,已初步查明導致異味的為特定自然氣候條件下藻類厭氧降解產生的硫醚類物質,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溯源調查中,有關結果將及時公布。目前網上謠言較多,關于“糞水”的網絡謠言,警方已依法查處,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小區內飲用水販賣柜已斷貨
7月19日,自來水氣味異常后的第4天,多位事發區域居民告訴記者,他們仍然不敢直接使用自來水,有人每天使用20升飲用水洗澡,有人已在兩個不同轄區“跨區”洗澡,有餐廳仍在使用飲用水進行烹飪。有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小區內的飲用水販賣柜賣斷貨,快遞站內有大量飲用水快遞。
有人使用20升飲用水用于洗澡
有人“跨區”洗澡
生活在事發區域的梁女士(化姓)告訴記者,目前,家中仍在使用飲用水洗澡,“家中兩個大人、兩個孩子,洗澡一天用20升,省著點用。”據她計算,每天用于洗澡的飲用水費用是25元,用于飲用等其他用途的飲用水費用約20元。
除了洗澡之外,做飯時,梁女士也會使用飲用水。家中安裝了單獨的臺式凈水器,洗菜時,她會用凈水后的水進行沖洗,最后再使用飲用水沖洗;食材上,多使用家中的鹵貨或烘烤類食材,燉菜同樣使用飲用水。
梁女士稱,使用凈水器后,水沒有異常,但對于自來水,目前她仍然不敢使用,比較擔心家中的凈水器、洗碗機會因為異常自來水而受損。她所居住的樓棟沒有水箱,目前小區業委會向居民送水。
良渚街道的劉女士則已經連續兩天“跨區”洗澡。她記得,7月16日,“自來水發臭”,當天,她使用飲用水,用擦拭的方法洗澡;7月17日,“沒有臭味,但是洗臉巾包裹放十分鐘(水)就發黃”,當天,她“跨區”去往朋友家洗頭洗澡;7月18日,她再次“跨區”,在親戚家過周末。
她稱,自己是租住在事發小區的,為高層住宅,目前還未收到水箱消毒清洗、送檢報告等信息。
有小區飲用水販賣柜賣斷貨
餐廳營業每天用十幾桶飲用水
房先生既居住于良渚街道,也在街道范圍內經營餐廳。
他回憶,這幾天,他正常使用自來水洗澡,沒有感到有異常,“不過我們樓棟不高,沒有水箱。我的朋友住在高層,有水箱,影響比較大。”
而對于餐廳,7月17日起,經營用水則全部更換成了飲用水。房先生提供的一份通知截圖顯示,“今日用水全部使用飲用水,包括洗菜、煮飯、做湯、烹飪、飲水、飲料等。大家可放心食用。”
餐廳使用的飲用水
據他統計,每天經營使用的飲用水量達到十幾桶,“可能通知和舉措比較及時,生意沒有受到什么影響,有的同行的確受到了影響,客流量減少了。”他了解到,確實有居民出現了腹瀉的情況,或許與使用自來水有關。目前,房先生的餐廳內仍在使用飲用水。
陳先生7月18日在良渚文化村一小區內取快遞時發現,快遞站門口的飲用水販賣柜賣斷貨,視頻顯示,每個販賣柜格都已空置、柜門打開,“以前看到過,平常是滿的。”他在快遞站內看到,有不少居民的快遞都是成箱的飲用水,還有不少桶裝飲用水,“我自己也買了一箱。”
陳先生稱,目前小區內水質沒有明顯異常,但是,家中做飯、喝水仍然在使用飲用水,淋浴加裝了過濾噴頭,“現在還另外買了水龍頭過濾器和廚房凈水器。”
紅星新聞記者 陳馨懿
編輯 楊珒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