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現(xiàn)實——71歲的陳佩斯苦熬7年、砸上億拍出來的電影《戲臺》,本來定好7月17日上映,結(jié)果硬生生被擠了檔期,推遲一周上映。他沒發(fā)火,也沒控訴,而是自己站出來在鏡頭前深深鞠躬,眼含淚水,對全國觀眾說了聲“對不起”。
他這一躬,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不是沒拍好,而是因為它在市場競爭下,拿不到足夠的排片機會,所以不得不宣布延期。
本該是一部不用愁嫁的電影
我們先看看,《戲臺》的底氣是什么。
它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故事,它的前身,是那部在話劇舞臺上跑了十年,巡演超過三百六十場,豆瓣評分至今穩(wěn)在9.2分的同名作品。
它講的是一群底層戲班子在破爛戲臺上咬牙活下去的故事,背后其實是陳佩斯自己這幾十年在中國文藝圈起起落落的影子。
十年,場場爆滿,這意味著它的故事、它的笑料、它的悲歡,早就被幾十萬觀眾用真金白銀和真心掌聲檢驗過一遍了。
而陳佩斯為了把它搬上銀幕,又花了將近十年,從籌備到制作,耗資上億,甚至自己掏錢填窟窿。
他沒走捷徑,戲服道具,手工做,實景,跑遍古鎮(zhèn)找,他拒絕了“流量明星+愛情”的萬能公式,請來的是黃渤、姜武,一群真正懂戲、愛戲的“戲骨”。
用他的話說,這是“用笨功夫,做真東西”,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戲臺》都該是一部不愁嫁的好電影。
不過在陳佩斯為電影檔期延期而致歉的視頻中,陳佩斯沒有提及自己為這部電影付出的心血,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對觀眾的愧疚上。
他真誠表示:“我們知道,每一部電影的誕生,都凝結(jié)著無數(shù)人的心血,承載著太多人的期望,觀眾的每一張電影票,都是對我們的信任?!?/p>
然而,在市場面前,一部電影的價值,不取決于它打磨了多久,而在于它的“票房預(yù)期”有多高,影院經(jīng)理們盯著的是一張張數(shù)據(jù)表,姜文的《你行你上》來勢洶洶,好萊塢的《超人》預(yù)售千萬,這些是“確定性”的搖錢樹。
它們的宣發(fā)團隊懂得如何制造熱度:明星路透、熱門話題、必看標簽,聲音越大,在排片系統(tǒng)里的權(quán)重就越高。
而《戲臺》的宣發(fā),顯得太“老派”了,除了陳佩斯帶著團隊跑了12個城市的路演,它安靜得像個局外人。
在冰冷的算法面前,沒有熱搜,沒有流量,你十年磨一劍的匠心,就被自動歸類為“小眾文藝片”,價值被嚴重低估。
而且最諷刺的是,《戲臺》的主演之一是姜武,而提檔的電影是他哥姜文的作品。兄弟一個臺上唱戲,一個臺下拆臺,真是一出好戲。
所以原定7月17日的檔期,被商業(yè)大片通過“提檔”等操作,擠壓得幾乎沒有生存空間,而影院給出的排片,更像是一種羞辱,要么是凌晨一點的“幽靈場”,要么是下午的冷門時段。
更有甚者,有的場次名義上排了,點進去卻只開放五六個座位,這幾乎是在用一種商業(yè)規(guī)則,告訴陳佩斯和他的《戲臺》:往后排吧。
于是,就有了7月14日那場直播。
71歲的陳佩斯,眼圈泛紅,對著鏡頭深深鞠躬,為電影無法如期上映而道歉,那不是表演,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血被推向無人問津的角落時,最真實的無力感。
面對這個現(xiàn)實,他選擇退讓,延期到7月25日,這像一場實力懸殊的拳賽,一方選擇暫避鋒芒,只為尋找一個能被公正看到的機會。
算法是冰冷的,但人是溫暖的。
搭檔蔡明心疼陳佩斯“太犟”,為了作品什么都能豁出去,路演累到靠著墻就能睡著,他也沒想過放棄,他的鞠躬,是為了作品能體面地活下去。
而在首映禮上,潘長江、朱時茂這些老伙計,看著片子,看著老友的白發(fā),當場落淚,老搭檔朱茂時更是直言:“我從來沒有為你哭過,從來沒有,這是第一次?!迸碎L江更是大喊:大家都很想念你!
或許這些老藝術(shù)家們哭的,是對那個“戲比天大”的年代的懷念,也是對這份堅持的不易的共情。
觀眾的選擇,則最直接。
當他們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藝術(shù)家被如此對待時,市場的邏輯第一次出現(xiàn)了裂痕,“用票房給資本上一課”的呼聲四起。在部分城市的點映場,《戲臺》的票被迅速搶購一空,影院不得不臨時加場。好口碑像漣漪一樣散開。
這證明了一件事:市場的算法可以預(yù)測流量,但無法預(yù)測人心。
這一幕,讓很多人想起了當年的《百鳥朝鳳》。
制片人方勵一跪,用悲情換來了排片,也引發(fā)了關(guān)于藝術(shù)電影生存的巨大討論,但《戲臺》的境遇,似乎提出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難道一部經(jīng)過市場檢驗、擁有廣泛群眾基礎(chǔ)、由頂級團隊打造的“好東西”,也要靠創(chuàng)作者的眼淚甚至下跪,才能求得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嗎?
如果連陳佩斯這樣級別的國民笑匠,帶著這樣一部誠意之作,都要在資本邏輯面前折腰,那么,那些更沒有名氣、更缺少資源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和他們的好故事,又將面臨怎樣的絕境?
市場的規(guī)則需要尊重,但當規(guī)則只服務(wù)于數(shù)據(jù)和流量,而一再錯殺那些真正用心、能沉淀下來的文化產(chǎn)品時,這個規(guī)則本身,或許就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反思。
7月25日,這張電影票的最終命運,不再由算法決定。
它握在每一個走進影院的觀眾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