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方面拒絕中方請柬不到2小時,李在明啟動訪美前奏,不來中國可以,但無論如何要先見特朗普一面。
看來李在明不會來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了。據李在明陣營的相關人士透露,考慮到韓美同盟等因素,韓方認為李在明訪華出席中方的紀念活動似乎不太合適。
韓國總統室正在考慮李在明缺席的方案,部分人士建議由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代替李在明出席中方舉辦的紀念活動。一方面,禹元植在韓國國家禮賓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總統李在明,赴華參加活動規格不至于太低;另一方面,國會議長是立法機關首長,有關事宜無需總統室同意或通報,禹元植在是否訪華的問題上有完全的自主權,不會在該問題上給韓方帶來多大的困擾。
需要提醒韓方的是,中方是向韓國總統李在明發出的邀請,若韓方派出國會議長禹元植來參加活動,規格明顯大幅降低,失去了原本的外交意義,對于修復中韓關系,作用極其有限。
按照執政陣營的預測,韓方的訪華團級別可能還會繼續降,李在明已經初步決定任命前國會議長樸炳錫為訪華特使團團長,再加塞幾位諸如韓中議員聯盟會長金太年這種級別的政客,組成訪華團代替他來中國。
雖說中方向李在明發了請柬,但他到底來不來,中方還真沒有多在意,愛來不來應該是比較明確的態度,如果沒有誠意,還真的不如不來。
李在明拒絕中方請柬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大方面。
第一,李在明奉行所謂的“實用外交”,但韓美同盟關系仍然是韓國發展對外關系的基石,在沒有訪美的情況下率先訪華,韓方覺得不符合其外交工作的優先層級。同時,李在明是否訪華,韓方還得看美國臉色,在特朗普沒有確定訪華和參加紀念活動的前提下,李在明先訪華的話,會引起美方不滿。
第二,韓方執意追求所謂的“外交對等原則”,認為2017年文在寅已經訪華了,如今應該是中方領導人先訪韓,然后李在明才會考慮訪華。這個理由有些牽強,因為當年文在寅主動訪華,是修復因“薩德”事件跌入低點的中韓關系,是韓方必須要走出的一步。
第三,李在明面臨國內反對黨和反華勢力施加的壓力,一旦他先訪華再訪美,必然會被貼上“親華”的標簽,在韓國當前反華氛圍濃厚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民意支持,李在明不敢冒這個政治風險。
什么樣的思想,指導什么樣的行動。李在明在拒絕中方請柬后不到2小時,他就啟動了訪美前奏,指派即將就職韓國外長的趙顯,在本月底對美國進行訪問。一來是讓他先去美國,與美方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二來讓他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等美方高官,商討和協調中韓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日程。
說白了,李在明不來中國,還是想先訪美,與特朗普見上一面,畢竟美國對于韓國來說,如同“宗主國”一般,韓方必須看特朗普政府的臉色行事。李在明訪華一事,看來還得等一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