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在我們大陸這邊,一個小縣城都很少出現停電的時代,結果臺灣那邊在臺風后的11天,依舊沒有恢復供電!
甚至因為家中沒有電的關系,一位89歲的老人喪命于“火海”,那臺灣當局到底是在干什么?供電恢復就那么難嗎?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停電引發悲劇
這件事從臺風過后說起,在臺南的部分地區,黑暗已經持續了十一天,一位89歲的吳姓阿嬤和自己的兒子生活在這片地區。
由于阿嬤現在年歲已高,現在停電后晚上又這么黑,她的兒子為了防止阿嬤在夜里不小心摔倒,就特意在阿嬤的房子門口點上了蠟燭。
結果那天晚上的風特別大,蠟燭在這樣的天氣中也被吹倒了,隨后點燃了地上的衛生紙,這下可是徹底糟了。
火焰迅速點燃了阿嬤所居住的房屋,就這樣阿嬤沒能逃出來,當地的里長在得知這件事后表示:“如果電能早點來,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strong>
除了這件事,還有一點被不少人所關注,那就是臺灣南部,這里曾是民進黨當局“非核家園”的驕傲樣板,密密麻麻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結果現在臺風過后,這些所謂的“未來能源”被輕易撕碎,變成了大量的工業垃圾,更可怕的是,有些光伏板被狂風卷到空中,像“暗器”一樣飛旋著砸向民居,砸穿了屋頂,砸爛了汽車,曾經的能源希望,成了懸在頭頂的“殺人兇器”。
供電合時恢復?
臺風“丹娜絲”這次襲來,給臺南留下了一串冰冷的數字,超過三十萬戶家庭斷電,一千一百三十三根電線桿倒在路邊,有些地方停電時間長達十一天。
在這樣的數字之下,是無數家庭的生活出現了動蕩,冰箱不再制冷,成了存放腐肉和爛菜的“盒子”。
并且現在的天氣大家都知道,但這些停電地區的災民卻過著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的生活,人們為了能涼快一點,也只能搬著椅子到屋外。
而對臺南七股的漁民來說,斷電就是斷了生計,隨著養殖池里的增氧泵一旦停止工作,水里的氧氣也會迅速耗盡,大量的虱目魚死亡,文蛤也同有如此,對于這樣的情況,臺南的災民們表示“我們是不是被放棄了?”
恢復供電的行動當然在進行,臺電的搶修人員不眠不休,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電線桿,甚至一名員工還為此意外觸電生命垂危。
然而真正的考驗不只來自斷裂的電線,搶修的一線員工被命令停下手中的工作,拿起工具對著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鏡頭微笑,擺出“全力搶修”的姿勢。
疲憊不堪的臉上,要擠出專業的笑容,而隨后一張流出的臺電內部會議記錄,揭開了這荒誕一幕的根源。
高層明確指示,各單位要在第一時間,準備好搶修現場的照片和影片,以供宣傳,甚至領班們還要接受“拍照訓練”。
這實在是過于離譜了,要知道臺風影響到的災民數量可是幾十萬,在這樣的緊張時刻,還要顧及“面子工程”,這難道不是在降低一線員工的效率嗎?
更令人寒心的是,當一個嘉義的高中生,僅僅因為在網上抱怨家鄉停電十天,希望得到關注時,等來的不是援助,而是“青鳥”的攻擊,以及“可能觸犯法律”的警告,他被迫刪除了這條消息。
只為宣傳?
最諷刺的畫面,出現在那些“光電重鎮”,臺南的北門、七股是臺灣光電“綠色能源”的“模范生”,這些本來應該“電量充足”的地方,卻恰恰是這次災難中復電最慢的地區,那這是為什么?
一種解釋是,綠電是一種商品。這些在農村發出的電,早已被高價賣出,優先輸往用電量更大的城市和工業區,本地的“產電區”,并不享有優先使用權。
臺灣《風傳媒》也指出,這種“非核家園”只是個美好理想,民進黨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臺灣的生態復雜性。
而這樣的“面子工程”甚至在阿嬤的火災悲劇后還有,在這場悲劇發生后有消防單位的人前來“慰問”,卻拿出了一張防火宣傳海報,請求悲痛的家屬手持海報合影。
雖然物理的電線最后在搶修中很可能會被接上了,但民眾心中對安全感、對承諾、對一個美好能源愿景的信任出現裂痕,卻難以修復,最后屏幕前的你對此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