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19日報道:一列載著希望的列車緩緩駛入虹橋火車站——來自四川甘孜州的26位特殊旅客抵達上海。他們中,11名是亟待救治的腦癱、脊柱側彎及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這是上海醫大醫院三年里迎來的第100批公益救治患者。
與此同時,安徽“心動亭城”公益項目的16名患者(共33人)也帶著期待抵達。從車站接站時的貼心攙扶,到途中全程陪護的細致照拂,再到入院后多學科專家的快速評估……“愛心通道”再次高效運轉,用愛心與專業為患兒筑牢健康屏障。
抵達醫院后,患兒們入住專屬的愛心病房,由護理團隊24小時監護并第一時間接受了系統化評估。醫院心臟中心團隊通過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胸部X光等基礎檢查,全面了解患兒心臟結構和功能;復雜病例還需通過心血管造影或MRI進行精準評估。對于腦癱患兒,將開展腦電圖、腦部 CT 或磁共振成像等檢查,評估腦部損傷情況和神經發育狀態;脊柱側彎患兒則需進行全脊柱三維CT及神經功能評估,明確側彎的程度和類型。針對復雜病例,醫院組織心外科、骨科、麻醉科等多學科會診,為患兒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
“先心病手術多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微創介入或開胸修補需根據缺損類型決定,”上海醫大醫院心臟中心心臟大血管外科李保軍主任解釋道。在手術環節,醫院根據病情制定個性化方案:簡單缺損采用介入封堵術(局麻下完成,術后12小時需制動),復雜畸形則需開胸修復。多學科團隊實時監測生命體征,確保手術安全。
李保軍主任介紹:“先天性心臟病,這個發病率約8‰的‘隱形殺手’,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枷鎖。”但好在,總有一群人愿做“追光者”。
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心動工程·點亮心希望”暨“先心病患者公益救助全國行”項目(簡稱“心動工程”)自2008年起開展。2022年,該項目由上海醫大醫院接力,攜手眾多慈善力量,建立“篩查、救助、治療、術后關懷”于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助力各族先心病患者重回健康。18年來,該公益行動深入全國各地400多個縣(市、區),篩查200萬余人,幫助10000余名先心病患者重獲“心”生。醫院還特別配備藏族翻譯與營養師,定制符合民族習慣的餐食。一位甘孜州母親紅著眼眶說,“連大人的路費都幫我們解決了,真的像回家一樣?!?/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