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籌備,“心中的彩虹——溧陽松岺畫院藝術作品上海首展”在虹橋藝空間美術館迎接上海市民。此次展覽匯聚溧陽四十多位藝術家的百余件藝術精品,涵蓋國畫、油畫、粉畫、銅雕、根雕、陶藝等多種形式,其中不乏入選國家級展覽的力作,展現松岺畫院的藝術積淀與創作活力。
展覽現場
1987年,溧陽美術名家惠景寶懷揣藝術薪火,在南山松岺一處廢棄的煤礦大樓中,播下“松岺美術班”的種子。幾十載春風化雨,這里培育了逾百位藝術學子。在王玉萍、朱志忠的倡議下,昔日同窗重聚,創立了“松岺畫院”。
此次展覽中,藝術家們將溧陽的青山綠水、獨特風土人情化作畫卷上的風情萬種。比如潘洪光的《最美風景》通過細膩筆觸,將溧陽的山水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融入畫中;油畫《天目疊翠》把南山竹海的綠浪推至觀眾眼前,色粉畫《長蕩湖殘雪》讓水色在紙上滲出冷光。
部分參展作品
展覽中還有非遺匠人的心血之作,銅雕《寒棲圖》作者之一朱惠娟介紹,銅雕技藝是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件作品耗時近一年,運用傳統技藝,經過鏨刻、鍛打、退火等工序,將紅嘴藍雀、松針、松果等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
銅雕《寒棲圖》
展覽執行總監蔣鵬介紹,此次展覽以“心中的彩虹”為名,象征歷經風雨后對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的珍視,既是溧陽地域風情在大上海的藝術展示,也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憑借展覽觀摩券,還可享受溧陽多家酒店優惠,成為長三角文旅商體展跨地域聯動的一次嘗試。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由溧陽市文聯、上海市長寧區文聯指導,溧陽市美術家協會、長寧區書法家協會、溧陽松岺畫院主辦,將展至8月7日。松岺畫院與“虹橋藝空間”達成協議,展覽閉幕后,參展作品將以數字孿生形式留在云端,觀眾可隨時用手機“續寫”彩虹;實體作品則將回到溧陽,在南山腳下開啟巡展。長寧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朱濤在展覽開幕式上說:“心中的彩虹,一端連著歷史,一端通向未來;中間這抹絢爛,屬于每一個駐足的人。”
原標題:《鄉村畫院走進上海,“心中的彩虹”串聯長三角》
欄目主編:張熠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