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梁施工還有哪些難點”“設備還可以進行哪些優化”“面對復雜地質有沒有更新的應對方案”……每周,在中鐵五局六公司鋪架分公司第一架梁作業隊架梁工班尹樓剛勞模創新工作室,都會進行一場“創新下午茶”活動。班組的技術骨干與資深員工組成技術攻關小組,圍繞安全生產、施工管理、節支降耗、工藝改進等重點工作展開自由討論,碰撞思維火花。
“我們以骨干帶頭攻堅、典型案例推廣的方式激發大家的創新熱情,形成全員協同創新的格局。”班組長王小東表示,在日常工作中,通過設立內部技能競賽機制,定期開展架梁操作技能比拼、安全質量知識競賽等活動,激勵成員們不斷優化架梁工藝,不斷推進技術革新攻克施工難題,成功突破多項技術瓶頸,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助推更多員工朝著由“工”向“匠”的目標奮進。
據了解,該工班始建于2006年武廣高鐵900噸箱梁架設之時。先后參建了武廣、京滬、滬昆、浩吉、銀西、成渝中線、G5京昆高速廣綿段等鐵路、高速公路建設,累計架設鐵路箱梁超3900孔,鐵路T梁2000余孔,公路T梁2100余片,成立至今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2012年,該工班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王小東介紹,目前國內在建的更高時速高鐵項目成渝中線唯一的40米千噸箱梁架設施工任務便由他們承擔。該工班以智能設備為依托,運用JQSD1000型千噸級架橋機,結合可旋轉中支腿設計,攻克出隧道口3米、進隧道口30米的架梁難題,架設效率較傳統設備提升20%~30%。通過架橋機70余個傳感器,實時監控支腿壓力、起升重量等關鍵參數,構建“現場操作-指揮中心-多級管理端”聯動監控體系,借助5G網絡將數據與畫面回傳多級監控中心,實現遠程協同管控,為成渝中線建設注入科技動能。
“我們聚焦架梁施工全鏈條,累計完成29項課題研究。”王小東說,包括6項“五小”成果、6項專項技術總結沉淀實戰經驗;申報7項專利推動設備安全升級;班組成員深度參與3項國家標準修訂,其中2項已落地實施;《運梁車馱運JQ900A型架橋機過隧施工工藝》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優秀創新成果榮譽。
7月10日,在第四屆班組管理與班組文化建設經驗交流大會上,該架梁工班榮獲“班組文化建設四星級班組”稱號,班組長王小東榮獲“班組文化建設四星級班組長”稱號。
面對收獲的榮譽,班組成員們感慨道,是創新活動助力他們這個“小工班”迸發出“大力量”。“接下來將繼續激發技術創效引擎,攻堅克難破壁壘,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豁得出、頂得上、扛得住,為助力構建現代化高質量鐵路網貢獻力量。”王小東目光堅定地說。(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黃仕強 通訊員 楊樹良 王喜玲)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