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商業思維上確實不如那些黑心商家,他們為了牟利想出的招數多得讓人防不勝防,原材料成本僅0.35元的產品,轉手就能賣到10元,這種利潤空間簡直令人咋舌!
但這份暴利的背后,卻是以我們普通消費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的。如果不是央視的揭露,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意識到,那些有害物質其實一直握在我們手中。
究竟是什么東西能帶來如此驚人的利潤?這些產品又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
小便宜影響大健康
你以為9塊9包郵的手機殼只是圖個新鮮的小物件?小心,它可能正悄悄地將看不見的危險帶到你和家人的身邊。這并非夸大其詞,央視已經對此進行過曝光,而且我國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消費經歷。
手機殼看膩了,隨手打開電商平臺,五顏六色的各種款式讓人眼花繚亂,價格低得仿佛不要錢。拆開包裝時,一股刺鼻的塑料氣味撲鼻而來,你可能并不在意,心想“新東西都是這樣,放幾天味道就散了”,然后就隨手套在手機上。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氣味到底是什么?有個年輕人因為換了一個新手機殼,胳膊開始莫名發癢,晚上睡不好,時不時感到頭暈。一開始他以為是休息不好,結果去醫院一查,才發現是腎功能出現了問題。
醫生也百思不得其解,最終順藤摸瓜,才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他每天握在手中的手機殼。聽起來似乎毫無關聯,但手機殼的危害卻真實存在,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利益的驅使。
手機殼的制造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得多,幾千元買個模具就能開工。為了最大限度地壓縮成本,一些小作坊幾乎什么原料都敢用。正規的新料一噸上萬元,他們碰都不碰,反而對幾千元一噸的工業廢渣、回收塑料,甚至醫療垃圾趨之若鶩。
成本是壓下來了,老板們省下的錢變成了出國度假的機票,而代價卻轉嫁到了我們消費者的健康上。你以為自己占了便宜,其實是在用自己和家人的身體,為別人的黑心利潤買單。
手機一發熱,你就知道了
那些低價手機殼里到底藏了什么?官方抽檢早已揭開了真相。市面上一些熱銷的手機殼,鉛含量超標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鉛的毒性有多強,想必不用多說。它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在骨骼中長期滯留,幾十年都難以排出。
如果家里有孩子,他們的小手摸完手機又吃手,等于直接把“智商殺手”吃進了肚子里。鉛對人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更可怕的是,這些毒素并非靜止不動。尤其是在夏天,或者你長時間玩游戲、刷視頻,手機發熱,手機殼也會隨之升溫。
高溫就像催化劑,會加速甲醛、苯、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的釋放。這些物質揮發到空氣中被我們吸入,或者附著在手機殼表面被皮膚吸收。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有些手機殼用著用著,一熱就變得黏糊糊的,手心出汗時握著特別難受。
那層黏膩的物質,很可能是被“烤”出來的塑化劑和重金屬。你以為只是手感不好,其實是毒素正在悄悄滲出。也許你會說,自己從不買9塊9的便宜貨,買的是大牌或官方產品,這下應該安全了吧?
放在以前,這話或許還有一定道理,但現在可不一定了。有關部門曾對市面上主流的二十多個品牌手機殼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令人震驚。一款看起來閃閃發光、鑲嵌著水鉆的閃粉手機殼,被檢測出鉛含量竟然超標1550倍!
你滿懷期待地以為買到了品質與設計兼具的產品,結果卻隨身攜帶了一個“劇毒”物品。這說明了什么?這個行業已經混亂到難以分辨誰是正規廠家。不僅小作坊在使用劣質材料,一些所謂的“大牌”也在為了利潤和銷量,讓這些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只要利潤足夠高,總會有人愿意冒險。所以別再天真地以為“貴的就是安全的”,有時候價格只是個幌子,學會自己辨別,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普通人,該如何避免踩雷?
市場混亂歸混亂,但我們自己不能亂了陣腳,學會自我判斷才是關鍵。新買的手機殼,拆開包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聞味道。如果有一股濃烈刺鼻的化學氣味,或者像劣質膠水一樣的味道,不管它多好看,都應果斷丟棄。別相信“放幾天就好”的說法,那股味道正是毒素在揮發。
其次要關注材質。相對而言,液態硅膠和TPU材質更安全一些,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關鍵還是要看商家的良心,有沒有摻入回收料。即使沒有明顯氣味,也建議放在通風處晾幾天,就像給新家具散味一樣,給它一個“自我凈化”的時間。
如果使用過程中,手機殼開始變黏、出油或散發異味,不要猶豫,立刻更換。這說明其內部的化學物質已經開始分解,正在釋放有害物質。一個手機殼用個半年就差不多了,沒必要為了省那點錢,搭上健康。
其實手機殼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想想我們給孩子買的那些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是不是也經常被曝出重金屬超標?還有那些便宜的兒童餐具、塑料水杯,哪一個不是貼著孩子的身體使用?
我們活得其實挺矛盾的,一邊拼命工作賺錢,想給家人最好的生活,一邊又在日常消費中抱著“差不多就行”、“大家都這么用,能有什么事”的心態,主動選擇了那些價格低廉卻隱患重重的產品。
正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養活了那些黑心商家,也一點點拉低了整個市場的底線。我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一個用著安心的杯子、一個玩著放心的玩具、一個握著不傷身的手機殼,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卻常常成了奢望。
說到底,底線不該是我們省錢的底線,而是商家良心的底線。但當良心靠不住時,我們自己就得擦亮眼睛。畢竟,家人的健康,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