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披露的所有內容均來自可信信息渠道,具體來源見文末說明
鍛煉身體本是值得提倡的行為,但任何情況下,緊急通道都不應成為個人行為的犧牲品!
7月15日晚間,遼寧朝陽大凌河風景區的沿河道路出現異常狀況,一支規模超過百人的老年健步走隊伍身穿統一紅衣白褲,手持宣傳旗幟整齊列隊行進,占據道路四分之三的空間。
閃爍警燈的兩臺消防車和一臺救護車持續鳴笛示警,卻遭遇隊伍強行阻攔,雙方僵持約120秒后,救護車被迫駛離主路讓出通道,而健步走隊伍依然保持原有隊形繼續行進。
“應急通道”為何要為健身群體讓路?這些參與者又為何表現得如此“理直氣壯”?
官方表態:從“素質問題”到法律爭議
7月17日,相關視頻在網絡平臺廣泛傳播,迅速引發公眾關注,畫面中清晰可見救援車輛的警燈閃爍與警笛鳴響,但健步走團隊的漠視態度激起大量網民憤慨。
該話題很快沖上社交媒體熱榜前列,累計瀏覽量突破一億次,面對輿論壓力,當地派出所將事件定性為“素質層面的問題”,僅表示“會聯系組織者進行批評教育”。
朝陽市文明辦回應稱“已登記將作處理”,景區管理部門則以“缺乏明確管理依據”為由表示將“研究解決方案”,而市體育局則急忙澄清:“此次活動非政府主辦”。
此事件持續發酵,網民普遍指出,消防車與救護車承擔著搶救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要職責,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此次事件中,救援車輛最終選擇讓道通行,雖然暫時避免了正面沖突,但這并未真正解決問題,若類似情況發生在實際救援任務中,后果將極其嚴重。
健步走團隊的強勢作風實則是長期管理失當的后果,早在2024年5月,就有市民通過領導信箱投訴該景區健步走團隊噪音擾民問題。
當時管理部門曾出臺“寬度限3米、禁止攜帶宣傳旗幟、控制音量”等措施,但這些規定最終淪為擺設,最終導致此次沖突事件的發生。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敬老是傳統美德,但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當年齡成為“免罪牌”,老有所樂就演變為“老無所顧忌”。
事件焦點在于道路使用權問題,事后景區管理部門解釋,受阻的消防車和救護車當時是為“凌河之夏”慶典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并非執行緊急救援任務。
這個解釋被健步走組織者抓住作為辯解理由:“他們沒響警報,不算緊急情況”,法律在此刻呈現出微妙的平衡。
法律專家分析指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執行緊急任務的救援車輛享有完全優先通行權,即便此次車輛屬于“待命狀態”,其潛在的應急功能也應得到尊重。
但如果在對峙過程中突發緊急情況,而健步走團隊仍拒絕避讓,則可能構成違法行為,最高可處五日以上行政拘留,有網友強烈呼吁:“這不是素質問題,絕不能以法不責眾草率處理。”
當120人的健步走隊伍在景區道路上與救援車輛形成對峙時,他們高舉的宣傳旗幟揭示出更深層次的商業運作模式。
據朝陽市體育局工作人員透露,大凌河風景區每日活躍著六至八支徒步團隊,“每支隊伍都有各自的商業合作方”,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原本單純的健身活動已演變為移動廣告展示平臺。
信源:正觀新聞2025—07—19——阻擋消防車、救護車,“老年健步走團”將走向何方?新京報官微2025—07—18——老年“健步走團”妨礙消防車救護車通行,派出所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