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電(記者黎昌政)早上9時,湖北十堰市城區(qū)的地表溫度已飆升至42攝氏度,國網(wǎng)十堰東風供電公司“00后”配網(wǎng)運檢工張啟瀛與同事正進行一場特殊的“地下診療”。這群聆聽電纜心跳的“地下行者”,在城市地下深處揮汗如雨,保障城市供電安全。
一個直徑僅80厘米的井口,連接著城市的“生命線”。掀開井蓋的瞬間,熱浪撲面而來。經(jīng)過30分鐘通風,氣體檢測儀亮起綠燈:“含氧量20.6%,安全!”在負責人李冬指令下,張啟瀛與羅旭沿著垂直鐵梯“潛”入5米深的地下管廊。
7月18日,國網(wǎng)十堰東風供電公司張啟瀛(右)和同事按操作規(guī)程對電纜井通風。新華社發(fā)(郝金鑫 攝)
“55攝氏度,正常范圍。”在首個電纜接頭處,張啟瀛的紅外測溫儀給出診斷,羅旭則在一旁快速記錄數(shù)據(jù)。管廊內(nèi),七條碗口粗的電纜源源不斷地向當?shù)仄髽I(yè)輸送電能。管廊高度僅為1.6米,巡檢人員不得不彎下腰,保持“半站立姿態(tài)”工作、行走。
遇到需要仔細查看的地方,張啟瀛與羅旭就會順勢蹲下來。當發(fā)現(xiàn)有電纜標識出現(xiàn)銹蝕的情況,兩人還需細致更換線路標識。管廊內(nèi)通風不佳,又濕又熱,他們的衣服早已濕透,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流。
7月18日,配網(wǎng)運檢工張啟瀛在地下綜合管廊內(nèi)檢查10千伏電纜的運行狀況。新華社發(fā)(郝金鑫 攝)
3小時地下跋涉后,張啟瀛與羅旭終于重返地面。刺眼的陽光,讓他們好半天才適應過來。
“咱們這是免費蒸桑拿。”張啟瀛打趣道。在十堰城區(qū),正在運行的10千伏電纜有1491.3千米,其中綜合管廊內(nèi)敷設電纜有900千米。工作三年來,張啟瀛已用腳步丈量完城區(qū)所有電纜隧道。
7月18日,張啟瀛和羅旭為電纜更換線路標識。新華社發(fā)(呂佩琳 攝)
今年夏天,高溫天氣持續(xù)。為保障供電安全,張啟瀛等15人組成的電纜特巡組,24小時待命。無論早晚,只要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xiàn)在城市的地下管廊里。張啟瀛說:“每次看到萬家燈火,就覺得那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