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虛構創作,地名、人名均為虛構,請勿與現實聯系。
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旨在傳遞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小文,豆豆明天就要來我們家住一周,你記得買點他愛吃的零食。"婆婆劉玉蘭一臉興奮地對著正在給10個月大的兒子換尿布的許小文說。
許小文手里的動作停了下來,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就在三天前,她因為產后抑郁癥復發,哭著求婆婆幫忙帶幾天孩子,讓她去醫院調整藥物。
婆婆當時是怎么說的?
"小文啊,帶孩子確實太累了,我這把年紀真的吃不消。你還是自己想辦法吧,或者請個保姆。"
可現在,同樣是這個"吃不消"的婆婆,卻主動提出要照顧鄰居家5歲的豆豆一整周?
"媽,您...您說什么?"許小文以為自己聽錯了。
"我說豆豆要來住一周啊,他媽媽出差,我答應幫忙照顧。"劉玉蘭理所當然地說,"正好你也可以一起幫忙,兩個孩子一起帶也不難。"
許小文懷里的寶寶突然哭了起來,就像她此刻想哭卻哭不出來的心情......
許小文今年32歲,去年剛生了兒子小寶。
作為高齡產婦,她的懷孕和生產過程都很不容易。孕期反應強烈,生產時又遇到難產,最后剖腹產才平安生下孩子。
本以為生完孩子就輕松了,沒想到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小寶是個高需求寶寶,白天黑夜都要人抱著,稍微放下就哭。許小文經常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媽,您能不能幫我帶帶小寶?"剛出月子的時候,許小文就向婆婆求助,"我實在太累了,感覺都要抑郁了。"
"小文,不是我不想幫你。"劉玉蘭搖搖頭,"但是我這個年紀了,帶孩子真的吃不消。你看你們隔壁的王阿姨,幫女兒帶孩子,結果累出了腰間盤突出。"
"那...那我白天上班,您能幫忙看一下午嗎?"許小文沒有放棄,"就三四個小時。"
"這樣吧,我偶爾過來看看。"劉玉蘭勉強答應,"但是不能每天都指望我,你要學會自己帶孩子。"
結果,所謂的"偶爾過來看看",就是一周來一兩次,每次待不到一個小時就找借口離開。
"小寶怎么又哭了?是不是餓了?"
"媽,他剛吃過奶......"
"那可能是尿了,你快換尿布。"
"我剛換過......"
"那就是困了,你哄哄他睡覺吧。我還有事,先回去了。"
每次都是這樣,劉玉蘭總能找到理由離開,把哭鬧的孩子留給許小文一個人處理。
更讓許小文無法理解的是,婆婆對鄰居家的孩子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
他們的鄰居是一對年輕夫妻,有個5歲的兒子叫豆豆。豆豆的媽媽經常出差,爸爸工作也很忙,所以豆豆經常被送到各種托管班。
"豆豆這么小就沒人照顧,太可憐了。"劉玉蘭經常這樣感慨,"現在的年輕人啊,只知道忙工作,都不管孩子。"
有一次,豆豆的媽媽臨時出差,找不到人照顧孩子,在小區群里求助。
"我來幫你照顧豆豆吧。"劉玉蘭立刻在群里回復,"反正我在家也沒事。"
"劉阿姨,真的可以嗎?會不會太麻煩您?"
"不麻煩,不麻煩,我喜歡小孩子。"劉玉蘭很爽快地答應了。
于是,豆豆來了他們家住了三天。
這三天里,許小文見證了婆婆照顧孩子時的"雙重標準"。
對豆豆,劉玉蘭事無巨細地照顧:做各種好吃的,陪著玩游戲,講故事,甚至晚上豆豆踢被子了,她都會起來給蓋被子。
"豆豆,想吃什么?奶奶給你做。"
"豆豆,我們來搭積木好不好?"
"豆豆,奶奶給你講個故事吧。"
而對自己的親孫子小寶,她卻總是一副嫌棄的樣子。
小寶哭了,她會說:"怎么又哭了?小孩子就是麻煩。"
小寶要換尿布,她會說:"又拉了?一天要換多少次尿布啊。"
小寶要喝奶,她會說:"剛喝過怎么又要喝?是不是你奶水不夠?"
最讓許小文心寒的是那次發燒事件。
小寶六個月大的時候,突然發高燒39度,許小文急得團團轉。
"媽,小寶發燒了,您能過來幫忙嗎?我想帶他去醫院。"她打電話給婆婆。
"發燒啊?"劉玉蘭的語氣很平淡,"你給他物理降溫試試,可能過一會就好了。"
"可是燒得很厲害,我一個人帶他去醫院不方便......"
"我現在不在家,幫豆豆媽媽買東西呢。"劉玉蘭說,"你打車去醫院吧,又不遠。"
許小文當時就愣住了。
婆婆拒絕來幫忙照顧發燒的親孫子,卻有空幫鄰居買東西?
最后,許小文只能抱著發燒的小寶,一個人打車去醫院。在急診科排隊的時候,小寶哭得撕心裂肺,她也忍不住哭了。
"小寶,對不起,媽媽沒用......"她抱著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
更諷刺的是,第二天劉玉蘭來看孩子時,聽說小寶昨晚發燒去了醫院,她的第一反應是:"怎么不早點叫我?我可以幫忙的。"
"我昨天打電話給您了......"許小文提醒道。
"哦,對,我昨天確實有事。"劉玉蘭隨口敷衍,"不過小孩子發燒很正常,你別太緊張。"
這種輕描淡寫的態度讓許小文更加寒心。
更讓許小文難以接受的是婆婆在外人面前的表現。
每次在小區里遇到鄰居,劉玉蘭總是這樣介紹自己:
"我現在每天都在幫忙帶孫子,累得腰酸背疼的。"
"帶孩子真不是人干的活,我這把年紀了還要操這個心。"
"現在的年輕人啊,生了孩子就指望老人帶,我們這些做婆婆的真是命苦。"
聽到這些話,許小文簡直要氣炸了。
婆婆什么時候幫她帶過孩子?一周來兩次,每次待不到一小時,這也叫"每天都在幫忙"?
而且每次來,還要許小文準備茶水點心,走的時候還要打包一些東西回去。
"小文,你做的這個湯很好喝,我帶一些回去給你公公嘗嘗。"
"小文,小寶的奶粉還有嗎?我拿一罐回去,萬一你們臨時有事可以給小寶沖。"
說是給小寶留著,但那罐奶粉后來被婆婆給了鄰居家的孩子。
許小文知道這件事后,氣得說不出話來。
她辛辛苦苦選的進口奶粉,一罐要300多塊,婆婆說給就給了別人。
"媽,那罐奶粉是小寶喝的......"她想要爭取一下。
"反正小寶主要喝母乳,偶爾喝點奶粉無所謂。"劉玉蘭不以為然,"豆豆的媽媽要出差,我答應幫忙準備點奶粉給孩子。"
"可是豆豆都5歲了,不需要喝奶粉吧?"
"5歲怎么了?營養奶粉什么年齡都能喝。"劉玉蘭理直氣壯,"小文,你別這么小氣,都是孩子,幫忙照顧一下怎么了?"
小氣?許小文簡直不敢相信這是親婆婆說出的話。
真正讓許小文崩潰的是產后抑郁癥的復發。
由于長期缺乏睡眠,沒有家人支持,再加上激素水平的變化,許小文在小寶8個月大的時候出現了嚴重的產后抑郁癥狀。
她開始失眠,食欲不振,經常莫名其妙地哭泣,甚至有時候會產生"我是不是不配當媽媽"的想法。
"老公,我覺得我需要去看醫生。"她和丈夫張偉商量,"我現在的狀態很不好,可能需要調整藥物。"
"那你去看醫生吧,我支持你。"張偉很理解妻子的狀況,"需要我請假陪你嗎?"
"不用,但是看醫生的那幾天,可能需要有人幫忙帶小寶。"許小文說,"我想問問媽能不能幫忙。"
于是,許小文鼓起勇氣給婆婆打電話。
"媽,我想求您一件事。"她的語氣很小心,"我最近抑郁癥有點復發,需要去醫院調整藥物,可能需要住院三四天。您能幫忙照顧小寶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小文啊,不是我不想幫你。"劉玉蘭的語氣有些為難,"但是你也知道,我這個年紀了,帶孩子確實太累了。"
"媽,就三四天,我真的很需要......"許小文的聲音已經帶了哭腔。
"要不你們請個保姆吧?"劉玉蘭建議道,"現在保姆很多的,一天200塊也不貴。"
"可是小寶認生,保姆帶他會哭的......"
"那我也沒辦法了。"劉玉蘭的態度很堅決,"我真的帶不了,你們年輕人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最終,許小文只能放棄住院治療,選擇門診拿藥。
但是抗抑郁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她吃藥期間不能給小寶喂母乳,只能改喂奶粉。這讓本來就困難的育兒過程變得更加艱難。
就在許小文為了治療抑郁癥而焦頭爛額的時候,發生了讓她三觀盡毀的事情。
那天是周二,許小文剛給小寶喂完奶粉,正準備哄他睡覺,就聽到樓下有人按門鈴。
開門一看,是豆豆的媽媽李曉慧。
"小文姐,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李曉慧有些不好意思,"我明天要出差一周,想問問劉阿姨能不能幫忙照顧豆豆幾天?"
"媽不在家,她去買菜了。"許小文說,"你要不晚點再來問?"
"好的,那我晚點再來。謝謝你啊。"
李曉慧走后不久,劉玉蘭就回來了。
"媽,剛才豆豆媽媽來找您,說要出差一周,想請您幫忙照顧豆豆。"許小文如實轉達。
"出差一周啊?"劉玉蘭想了想,"那豆豆一個人在家確實不行,我去跟她說說。"
半個小時后,劉玉蘭興沖沖地回來了。
"我跟豆豆媽媽說好了,明天豆豆就過來住,要住一個星期。"她一臉興奮,"這孩子我見過很多次了,很乖很聽話。"
許小文愣住了:"媽,您要照顧豆豆一個星期?"
"對啊,豆豆媽媽工作也不容易,我能幫就幫一下。"劉玉蘭說得理所當然。
"可是...可是您之前不是說帶孩子太累了嗎?"許小文忍不住問道。
"豆豆已經5歲了,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哪有小寶這么麻煩。"劉玉蘭解釋道,"而且豆豆很懂事,不像小嬰兒整天哭。"
這個解釋讓許小文更加心寒。
原來在婆婆眼里,照顧5歲的豆豆一個星期不累,照顧10個月的親孫子三天就累得不行?
"媽,那小寶怎么辦?"她問道,"您照顧豆豆的時候,還要照顧小寶嗎?"
"這個嘛......"劉玉蘭想了想,"小寶還是你自己帶吧,我主要負責豆豆。不過你們兩個可以一起玩,豆豆說不定還能幫忙逗逗小寶。"
許小文徹底無語了。
婆婆的意思是:她來照顧鄰居家的孩子,而許小文不僅要繼續獨自帶自己的孩子,還要協助照顧鄰居家的孩子?
當天晚上,許小文把這件事告訴了丈夫張偉。
"我媽答應照顧豆豆?"張偉也有些意外,"她不是說帶孩子累嗎?"
"她說豆豆大了,不麻煩。"許小文的語氣很平靜,但張偉能聽出其中的委屈,"明天豆豆就要過來住一周。"
"那...那小寶呢?"張偉問。
"她讓我繼續帶小寶,還說我們可以一起照顧豆豆。"許小文冷笑一聲,"你聽聽,這是什么邏輯?"
張偉沉默了。
他知道母親對鄰居家孩子的態度確實有些奇怪,但他一直以為只是偶爾幫幫忙。沒想到母親會拒絕幫忙照顧自己的孫子,卻主動承擔照顧鄰居孩子一周的任務。
"要不我和我媽談談?"張偉提議。
"算了。"許小文搖搖頭,"反正我都習慣了,一個人帶小寶這么久了,也不差這幾天。"
"小文,我知道你委屈......"
"我不委屈。"許小文打斷了他,"我只是想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
"在你媽心里,外人的孩子比她的親孫子更重要。"許小文的語氣很平靜,但這種平靜讓張偉感到害怕,"沒關系,我記住了。"
這種平靜的憤怒比大吵大鬧更讓人不安。
張偉知道,妻子已經徹底失望了。
第二天下午,豆豆正式"入住"了。
5歲的豆豆確實比10個月的小寶好帶,他能自己吃飯,自己玩玩具,晚上也能自己睡覺。
但問題是,劉玉蘭對豆豆的照顧程度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幫忙"范疇。
"豆豆,奶奶給你買了新玩具,喜歡嗎?"
"豆豆,晚上想吃什么?奶奶給你做。"
"豆豆,來,奶奶給你講個故事。"
而對同時在場的小寶,她卻視而不見。
小寶爬到她腳邊想要抱抱,她會說:"小寶,去找媽媽,奶奶在陪豆豆哥哥玩呢。"
小寶餓了要喝奶,她會說:"小文,小寶是不是餓了?你快去沖奶粉。"
小寶拉了尿布需要更換,她會說:"小文,你聞聞是不是小寶拉了?"
整個過程中,劉玉蘭完全把自己定位成了豆豆的專職保姆,而把許小文當成了小寶的專職保姆。
更過分的是,她還要求許小文幫忙照顧豆豆。
"小文,你陪豆豆玩一會兒,我去做飯。"
"小文,豆豆想看動畫片,你幫他打開電視。"
"小文,豆豆的衣服臟了,你幫他換一下。"
許小文一邊要照顧哭鬧的小寶,一邊還要應付5歲的豆豆,簡直分身乏術。
而劉玉蘭呢?她忙著給豆豆做各種好吃的,完全沒有注意到許小文的疲憊。
最讓許小文無法忍受的是第三天晚上發生的事情。
那天晚上,小寶不知道為什么特別鬧騰,從晚上7點開始就一直哭,怎么哄都不行。
許小文又要抱孩子,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又要沖奶粉,忙得焦頭爛額。
而就在客廳里,劉玉蘭正在陪豆豆搭積木,兩個人玩得很開心。
"媽,您能幫我抱一下小寶嗎?"許小文實在撐不住了,"我去廚房給他沖個奶粉。"
"我正在陪豆豆玩呢。"劉玉蘭頭也不抬,"你自己去吧,小寶哭一會兒不要緊的。"
"可是他已經哭了兩個小時了......"
"小孩子就是這樣,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劉玉蘭依然專注于積木,"豆豆,我們再搭一個城堡好不好?"
許小文抱著哭泣的小寶,看著眼前這一幕,眼淚終于掉了下來。
同樣是孩子,同樣需要照顧,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更讓她寒心的是,豆豆看到小寶哭了,很善良地說:"奶奶,小寶為什么哭啊?是不是不舒服?"
"小寶沒事,他就是愛哭。"劉玉蘭隨口回答,"豆豆不用管他,我們繼續玩。"
5歲的孩子都知道關心哭泣的小寶,而60多歲的奶奶卻視而不見。
這種對比讓許小文徹底絕望了。
轉折點出現在第四天。
那天上午,許小文正在給小寶換尿布,突然聽到客廳里傳來豆豆的哭聲。
"奶奶,我肚子疼......"豆豆趴在沙發上,小臉煞白。
"豆豆怎么了?哪里疼?"劉玉蘭立刻緊張起來,放下手里的活跑過去查看。
"肚子疼,很疼......"豆豆捂著肚子,眼淚直流。
"是不是早上吃壞什么了?"劉玉蘭急得團團轉,"要不要去醫院?"
許小文聽到動靜,抱著小寶過來查看情況。
"怎么了?豆豆生病了嗎?"
"豆豆說肚子疼,我看看是不是發燒了。"劉玉蘭摸了摸豆豆的額頭,"沒有發燒,可能是吃壞東西了。"
"要不我開車送你們去醫院吧?"許小文主動提議。
"那太好了!"劉玉蘭如獲救星,"小文,你真是太好了。"
于是,許小文抱著小寶,開車載著劉玉蘭和豆豆去了醫院。
在醫院里,她一邊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一邊還要幫忙掛號、排隊、找醫生。
而劉玉蘭全程都在安慰豆豆:"豆豆不怕,奶奶在這里,醫生很快就會讓你好起來的。"
醫生檢查后說,豆豆只是吃得太急,有點消化不良,開點藥回去就好了。
"謝天謝地,沒什么大問題。"劉玉蘭松了一口氣,"豆豆,奶奶回去給你煮粥喝。"
整個過程中,劉玉蘭對豆豆的關心和照顧,讓許小文想起了小寶發燒那次。
同樣是孩子生病,同樣需要去醫院,婆婆的態度怎么能差這么多?
回到家后,劉玉蘭忙著給豆豆煮粥,噓寒問暖。
而小寶因為在醫院待了一上午,有些疲憊和煩躁,開始哭鬧。
"媽,您能幫我抱一下小寶嗎?我去給他沖奶粉。"許小文再次求助。
"我在照顧豆豆呢,豆豆身體不舒服。"劉玉蘭頭也不抬,"小寶沒病沒災的,哭一會兒不要緊。"
這句話如雷轟頂,徹底擊碎了許小文最后的幻想。
原來在婆婆心里,鄰居家生病的孩子需要精心照顧,而自己健康的孫子哭鬧卻"不要緊"。
同樣是孩子,同樣需要關愛,為什么待遇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