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婆家,我進門第一眼就掃到那只熟悉的紅塑料袋——
退休金到賬的信號燈。
婆婆照舊笑得見牙不見眼,先給大嫂和我各塞一個紅包:
“一家兩千,買點好吃的,別虧待孩子。”
大嫂雙手接過,連聲道謝,轉身就去廚房洗碗,嘩嘩水聲里全是“懂事”二字。
我捏著紅包,心里拔涼:
這厚度,明面2000;暗地里的另一份,此刻應該已經躺在我老公微信零錢里。
果然,飯后婆婆把老公拉進臥室,門留個縫,我聽見那套固定臺詞:
“老二,這2000只給你家,嘴嚴點,別讓老大知道。”
老公雞啄米似地點頭:“放心,我嘴上有鎖。”
門一關,他沖我挑眉,像打了勝仗。
我卻只想把這2000塊甩他臉上——
因為這錢,正在一點點吃掉他的脊梁骨。
01|“偏心紅包”=職場麻醉劑
自從公婆開始暗補,老公口頭禪就升級成:
“拼啥命?房貸我爸媽幫一半。”
于是——
別人加班沖績效,他卡點下班打王者;
領導暗示考證,他擺手:“考了又不漲薪。”
兩年過去,同期入職的都升了,他還在原地踏步,唯一漲的是肚子。
公婆的糖衣炮彈,精準打中他的惰性穴位。
02|“守口如瓶”=全家演技訓練營
為了守住這2000塊,我們活得像諜戰片:
大嫂前腳走,我后腳刪聊天記錄;
公婆家WiFi密碼改成“donottell123”;
連我女兒都被教唆:“姑姑問紅包,就說只有兩千哦。”
一家人圍著謊言轉,心累程度遠超房貸。
03|“公平假象”=兄弟關系定時炸彈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去年中秋,大伯哥無意中看到老公手機里的轉賬記錄,臉色當場黑成鍋底。
從那以后,家族群安靜如太平間,
大嫂再也不來廚房洗碗,連孩子生日都互不邀請。
公婆的偏心,親手在兄弟之間砌了一堵承重墻。
04|“啃老安全墊”=孩子未來陷阱
最嚇人的是,老公已經把這2000塊算進家庭終身預算。
我算了一筆賬:
公婆七十出頭,再活20年,撐死再給我們48萬。
可他因為這筆錢放棄的晉升機會、跳槽窗口,
折算下來,至少損失150萬。
更別說他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
“努力不如投胎,奮斗不如等爺爺奶奶打錢。”
一代人的惰性,就這樣寫進下一代的基因。
我把今天的聊天記錄截圖,發給老公:
“要么你把錢退回,要么我退你自由。”
十分鐘后,他默默把錢轉了回去,順帶把游戲卸載。
公婆的偏愛,我可以理解;
但用我的婚姻、孩子的未來去兜底,我不干。
偏心的糖,最甜,也最毒。
別等蛀牙蛀到神經,才知道疼。
轉發到家族群,@所有人:
“爸媽的愛,我們心領了;
但人生的擔子,誰的孩子誰自己扛。”
(注:本文為虛構文章,僅供娛樂和啟示,圖片與內容無關,不代表任何真實情況和科學依據!不喜勿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