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是說什么都是他們發明的,甚至連端午他們都要包裝成“國粹”去申遺,但這還不是最令人氣憤的。
在不少中國網友,表示端午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后,韓國居然大言不慚的表示,其實中國文化是在模仿他們!不過隨著聯合國對這些文化的溯源,韓國申遺的五個項目也被列入“待撤銷名單”,可以說是大快人心。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想把“鄰居”的文化說成是自己的
這些年韓國在文化申遺這件事上,熱情高得有些反常,從泡菜到端午祭,從傳統木工到制醬工藝,但凡是東亞文化圈里沾點邊的,都想打包成自家的“國粹”,蓋上“韓國原創“千年唯一”的戳。
這種操作讓文化同源的我們看得五味雜陳,那股子憋屈勁兒,也真是一言難盡,畢竟這些文化元素在整個東亞流淌了上千年,是大家共享的記憶。
現在卻硬生生要被韓國給“偷走”了,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次聯合國給韓國“潑一盆冷水”,江陵端午祭被點名待撤銷,其他幾個項目,也一并被打入了“待撤銷”,這出鬧劇也終于迎來了關鍵的轉折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次的審核十分嚴苛,要求韓國提供證據證明,這些文化的確是他們的,韓國方面雖然也遞交了不少材料,可翻開一看,簡直是漏洞百出。
這番操作就好比一個人聲稱自家有部失傳千年的武功秘籍,結果掏出來的是一本上個月才印刷的《廣播體操》,在國際專家的法眼下,這幾乎等同于自曝其短。
你講故事,我上證據
韓國申遺的“滑鐵盧”并非偶然,更像是一場準備充分的“精準打擊”,就在韓方忙著找各種所謂的“資料”湊數時,中國文化遺產鑒定中心向聯合國遞交了137項“硬核”證據,每一項都直指要害。
你說泡菜是你的?中國北魏《齊民要術》里關于“作菹法”的記載,比你口中的時間還要早了多年,更別提馬王堆漢墓里出土的、貨真價實的腌菜壇子。
你說端午祭源自你?湖北出土的儺戲面具,紋飾與你的高度相似,但年代早了一千年,連你自己的古書里都承認,其根在中原。
你說大木匠技藝是你獨創?27道核心工序,有19道和中國宋代的《營造法式》高度重合,難道這些都是巧合嗎?
這一整套有文物、有文獻、有清晰傳承脈絡的證據鏈,如同一座“大山”,直接壓垮了對方單薄的“故事會”。
并且隨著我國的文化傳播,不少外國人也逐漸了解了我們的文化,韓國“偷”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這次證據一擺出來,韓國所謂的申遺就“站不住腳”,最終這些所謂的申遺項目,就被列入了“待撤銷名單”。
真正的“殺手锏”
如果說確鑿的證據是贏得這場仗的“武器”,那么更深層次的勝利在于“游戲規則”本身被重塑了,過去由西方主導的文化評審體系,面對一衣帶水、盤根錯節的東亞文化圈時,常常是一頭霧水。
畢竟他們本身對東亞文化就不是很了解,這種認知上的模糊,給了某些投機者空間,讓他們可以把“傳承”偷換成“獨創”,把“支流”包裝成“源頭”。
但現在情況變了,隨著國際組織對申遺的越來越規范,對申報項目的審查也越來越嚴苛,比如申報項目必須提供“千年連續傳承”的完整證據鏈。
這下韓國想要“鉆空子”可就難了,它明確告訴所有國家,想靠含糊其辭、巧取豪奪來為“自己臉上貼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雖然這場風波被看作是中國在文化溯源之爭中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它證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靠偷和騙得來的東西,終究上不了臺面,然而勝利的喜悅之下,更應聽到一聲警鐘,它提醒我們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去珍惜、不去梳理、不去發揚光大,那么“老祖宗被改姓”的荒唐事,未來很可能還會上演。
文化遺產是每個國家的“寶物”,可能有的人對于這些節日已經習以為常,可一旦有人要來搶奪我們的文化,你就會發現,在這些傳統文化里面藏著的是一個民族的根。
守護這根脈,是每一代人繞不開的責任,家里的“寶貝”,自己得先擦亮了,才不會被外人惦記,更不會被其他人“鉆空子”給撿走。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