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抗戰歷史題材的兒童文學創作頗受關注。其中,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芷江童年系列”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推廣學會推出“上海好童書”系列內容,今天發布“在硝煙與匠心交織處,遇見永不褪色的童年”,東方網授權轉發,以饗讀者。
這套中國首套以抗戰末期湘西會戰之雪峰山戰役為背景的中篇兒童小說,自問世以來,憑借其獨特的視角、深厚的歷史內涵和出色的文學表達,贏得了廣泛贊譽,持續在青少年閱讀市場和文化領域發揮著重要影響。
作為一家擁有深厚文化積淀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少兒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始終致力于為青少年讀者打造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精品讀物。自成立以來,該社立足湖湘文化沃土,聚焦時代主題,推出了眾多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的優秀出版物,在主題出版領域成果豐碩,成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此次"芷江童年系列"的出版,正是該社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為青少年獻上的一份厚重的歷史禮物與精神食糧。
以兒童視角還原勝利之城的烽火歲月
據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暢然介紹,“芷江童年系列”共三冊,分別為《熄燈號》《白蠟燭》《竹蜻蜓》,講述了戰爭陰影下芷江少年們堅韌不屈的成長歷程。《熄燈號》中,小號手用軍號傳遞信念;《白蠟燭》里,蠟農父子以白燭守護光明;《竹蜻蜓》中,篾匠師徒借竹飛機寄托希望。“作者通過書寫與芷江機場有關的孩子們的童年故事,從多個側面展現了與戰場有關的人物群像的命運,以兒童的視角歌頌了烽火大地上民眾的自強與團結。”暢然說道。
這套作品的背景設定在芷江,這一選擇蘊含著特殊的歷史意義。暢然解釋道:“芷江是名副其實的'勝利之城'。當年,芷江機場是中國戰區第二大軍用機場,也是對日戰略反攻的前哨陣地,從這里起飛的戰機奔赴抗擊日寇的各個戰場,甚至長途飛行轟炸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飛抵芷江,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芷江七里橋舉行,這標志著中國戰區對日受降的開端,芷江見證了中華民族浴血抗戰的偉大勝利。”
扎根歷史沃土 打造有溫度的抗戰讀本
“芷江童年系列”的作者鄧湘子是湖南的代表性兒童文學作家,為了創作出這套作品,他肩負起為少年兒童書寫抗戰歷史的重任,實地走訪芷江,耗時一年有余。暢然對鄧湘子的創作態度和作品風格給予了高度評價:“鄧湘子先生對文學抱有十分莊重的態度,他以樸素的筆調描寫鄉村故事,語言古樸、明凈、凝練。他的作品充滿堅實的生活內容,并深富悲憫情懷。”
在創作過程中,鄧湘子以真實歷史為依托,創新性地將傳統手工藝融入戰爭題材創作,構建了戰爭陰霾與傳統匠藝的雙重敘事空間。暢然舉例說:“通過兒童與匠人的互動,作品描繪了芷江民眾修筑機場、養蟲制蠟、趕工竹制軍需品等歷史細節,血性與詩意交相輝映,勾勒出民間技藝承載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圖譜。”這種創作手法,使得作品為新時代青少年厚植愛國情懷、銘記歷史、砥礪前行提供了深刻而溫暖的文學讀本。
多維價值凸顯 獲業界高度認可
該系列作品的價值也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特意為本書的出版寫來賀信,高度評價鄧湘子"用他的筆,為我們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里湘西大地上的烽火記憶”。
兒童文學研究專家王泉根教授在序言中也對這套作品給予了肯定:“鄧湘子以抗日戰爭為時代底色,以湘西山村為敘事舞臺,通過三個不同維度的少年成長故事,構建起立體多元的兒童文學世界。他以文學的方式激活了兒童讀者對歷史的感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