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愛點外賣嗎?
有不少朋友為了健康和安全
在點外賣時
會選擇有實體店的餐飲品牌下單
但近日,話題
#堂食用鮮肉現炒外賣用凍肉預制菜#
讓不少愛點外賣的網友心碎了……
餐飲店堂食和外賣竟“雙標”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當外賣提示音響起,河北某烤串店老板張先生熟練地拿起訂單小票,對照著從冰柜里翻找烤串。他一邊輕聲核對,一邊利落地剪開包裝送往廚房。不到一刻鐘,一名騎手將外賣取走了。
然而,當時張先生身旁的另一個冷藏柜里,卻整齊碼放著色澤鮮亮的烤串。面對記者的疑惑,他指了指記者桌上的烤串:“這是新鮮的,您放心吃。”接著又掂了掂手中的冷凍串說,“這些是外賣用的,不一樣”。
記者走近冷藏柜觀察,里面的烤串顯得格外新鮮,老板直言:“客人來店里,肯定得用新鮮食材。羊肉串用的是當天現宰的羊肉,連蔬菜都是現洗現烤。”
而外賣訂單則截然不同:統一使用冷凍肉,先油炸再電烤,8分鐘內即可完成接單到打包的全流程。張先生介紹,“冷凍肉提前腌制,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后口感變差,顧客一般也吃不出來”。
記者在北京、天津、河北多地走訪發現,實行堂食和外賣“雙標”的店家并非個案。
在多家主打“現炒”的店鋪,記者通過外賣下單后觀察到,服務員直接從冷藏柜取出預制菜包裝,加熱后倒入餐盒。而當記者在堂食點同樣的菜時,看到廚師現場翻炒。
曾經營快餐店的李先生透露,紅燒肉、糖醋排骨等“硬菜”外賣單幾乎全靠預制菜,“預制菜加熱5分鐘就能出餐”。
輔料差異同樣明顯。天津某菜館老板坦言,堂食炒菜用壓榨花生油,外賣則改用桶裝調和油;堂食米飯選用當年新米,外賣則使用價格低廉的陳米。
分量與加工流程的“縮水”則更具隱蔽性。記者在某川菜館點同一道“魚香肉絲”,堂食分量明顯大于外賣。外賣餐盒底部被設計成凹陷狀,視覺上難以察覺差異。該店廚師透露,“外賣分量比堂食少20%至30%是行規”。
商家訴苦:被平臺逼的
烤串店老板張先生透露,一些平臺的滿減、折扣活動成本實際上多由商家承擔,“不參加活動沒流量,參加了就只能從食材上摳成本。”
還有商家表示,平臺的配送時效和評分機制進一步加劇“雙標”。
某連鎖品牌區域經理透露,平臺規定“一定時限內送達率”必須達95%以上,否則降權限流。“外賣現做根本來不及,只能用預制菜。”
北京一位餐飲店老板坦言,預制菜成本僅為現制菜品的60%。以糖醋排骨為例,現制需排骨150克(成本約8元),預制菜僅需5元,且省人工。“一家日均百單的店,用預制菜每月能省約1.5萬元。”
在此背景下,行業容易陷入惡性低價競爭,商家不斷壓縮成本,最終犧牲品質。
對此,不少網友評論
“心碎了”“怪不得外賣不好吃”
專家:需構建協同治理體系
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啟梁建議,平臺可以要求商家清晰、顯著標注商品屬性,如“預制菜”“冷凍復熱”“現場制作”等。某試點平臺數據顯示,強制標注后,預制菜訂單量下降23%,同時投訴量下降67%,說明透明化有助于建立合理預期。
王啟梁說,當凍品偽裝鮮肉成為潛規則,當包裝費接近甚至超過食材成本,不僅傷害消費者,也會損害整個外賣行業。唯有打破信息壁壘、提高違法成本、重塑監管體系,才能讓外賣與堂食回歸“同質同標”,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公平。
本文綜合 自:央廣網、法制日報、海報新聞、話匣子
微信編輯:Wing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