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病了,美國亂了,中國直接甩出280億美債轉身離場。
79歲的特朗普,真的扛得住嗎?
7 月 17 日,白宮醫生肖恩?巴巴貝拉發布備忘錄稱,特朗普被診斷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可能怕人亂想隨后解釋道:這是一種良性且常見的疾病,尤其在 70 歲以上人群中較為普遍,目前特朗普“仍然保持良好健康狀態”。
其實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爆出他健康問題了,2月24日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曾被發現右手背上出現了一大塊瘀傷,但當時白宮堅稱瘀傷是每天握手過多造成的。
在聯想特朗普之前的種種,比如登專機“空軍一號”時跌跌撞撞,再比如在去年大選期間,他還曾把妮基·黑利叫成“南希·佩洛西”。
外界猜測特朗普的身體是不是出現了問題,畢竟有了拜登這個前車之鑒,美國人還是很關注總統的身體情況的。
如今被證實了,不過,為了“安撫”民眾,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也在記者會上表示:
特朗普雖然檢查顯示他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且沒有發現心力衰竭、腎功能障礙等嚴重疾病的跡象。
具體特朗普身體到底怎么樣,大概也只有特朗普團隊知道了。
不過,要是特朗普真倒下了,他的團隊恐怕很快就會陷入混亂。
“草臺班子”難頂大局,特朗普政府承壓加劇
因為他和別的總統不一樣。
特朗普內閣的人員安排,一直被詬病,別人選人講專業、講能力,他選人講忠誠。
特朗普多次公開強調“忠誠” 的重要性,曾在采訪中表示 “不忠誠的人能力再強也沒用”。
就拿現任國防部長來說,是前??怂闺娨暸_的主持人,既沒有軍事背景,也沒有從政經驗。
這樣的人掌管五角大樓,更多是出于立場上的信任,而不是能力上的信服。
副總統萬斯雖然是“二號人物”,一旦特朗普健康出狀況,他們會聽副總統萬斯的話嗎?
沒人敢打包票。
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結構性軟肋。
一旦“核心”失效,外圍就容易失控。
不過,對于民主黨而言,特朗普病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抗議潮洶涌,全美1600地怒火難平
特朗普身體不好,但麻煩事卻是挺多的。
7月17日,美國全國 50 個州,1600 多個地點舉行了名為“善意抗爭永存”的游行和集會。
抗議主題是“善意抗爭永存”,但標語寫得更直接:“我們不是棄民”、“醫療是人權”、“停止驅逐”。
群眾為何憤怒?
因為特朗普政府正在掀起一場“以改革之名行清算之實”的政策風暴。
聯邦醫療補助砍了,食品券門檻提高了,就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補貼也開始縮水。
而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他提出的大規模移民驅逐計劃——6個月內遣返200萬非法移民。
這不是政策,這是炸藥桶。
移民群體、底層工人、少數族裔、年輕人,幾乎被一網打盡。
他們不僅擔心被遣返,更擔心被這個國家系統性地“拋棄”。
聯邦與地方撕裂,20州聯合起訴白宮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國內怒火蔓延的時候,特朗普政府的另一個麻煩也悄然醞釀。
7月16日,20個民主黨執政的州聯合發起訴訟,將特朗普政府告上聯邦法院。
這次的導火索,是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叫停了一項名為“BRIC”的防災撥款項目。
該項目設立于2018年,專門用于資助地方政府修建橋梁、防洪墻、避難所等抗災基礎設施。得州、加州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州,嚴重依賴這項撥款。
今年春季,FEMA突然收回了45億美元的已批復撥款,還批評該項目“浪費低效”。
更令人震驚的是,FEMA當時的負責人僅是代理局長,甚至沒有正式任命。
20州在波士頓聯邦法院聯合起訴,指控特朗普政府違法越權,破壞憲法中的三權分立原則。
馬薩諸塞州總檢察長安德烈亞·坎貝爾指出:“取消BRIC項目,無異于拋棄各州,致使它們無法借助聯邦資源保護民眾、挽救生命。
這一系列法律挑戰不僅預示著特朗普本人正面臨深刻的政治困境,也凸顯了美國兩大政黨間競爭與沖突的急劇升級,且這種對立態勢已公開化。
中國減持美債,全球市場嗅出避險信號
更雪上加霜的是,
美國財政部7月17日發布數據,中國5月減持9億美元美債,自3月以來累計減持已達280億美元。
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債已降至7600億美元以下,退居海外第三大持有國。
近幾年,中美關系復雜多變。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大打關稅戰,限制中企投資;另一方面又在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時釋放“愿意談判”的信號。
這種搖擺不定的政策路徑,嚴重削弱了中美之間的金融互信。
中國此次減持美債,也被視為對“去美元化”戰略的響應。在金磚國家推動本幣結算的大背景下,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儲備貨幣選項。
減持美債,是中國在重新布局全球金融資產。
同時,中國也在通過增加黃金儲備、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本幣結算機制等方式,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金融市場動蕩,美元霸權受挑戰
一邊是國內抗議風暴愈演愈烈,一邊是全球資本市場開始“用腳投票”。
中國減持美債280億美元只是開始。更令美國金融圈警惕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悄然跟進。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自2023年底以來,沙特、印度、巴西等金磚國家成員國,都在逐步減少對美元資產的依賴,轉而增加黃金和本幣結算的比例。
日本雖然仍是美債最大持有國,但其持倉量也連續三個季度呈現出“緩慢凈減持”的趨勢。
全球市場正在用實際行動表達一個信號: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避風港。
“去美元化”加速,信任體系在動搖
過去幾十年,美元之所以能穩居全球儲備貨幣之首,靠的不只是經濟體量,更是政治穩定性和制度可信度。
現在,特朗普政府的“黑天鵝操作”正不斷侵蝕這種信任。
從政府關門風險頻發,到債務上限談判年年上演“懸崖秀”,再到如今總統健康成謎、內閣忠誠至上、政策反復搖擺——市場開始懷疑,美國還能不能“好好玩規則”?
國際投資者最怕的,不是利率高低,而是“不確定性”。
而此刻的美國,恰恰正是全球最不確定的一環。
當世界開始不再相信你,你還拿什么維持你的領導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