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盛夏,來自22個上海國際友好城市的青少年匯聚申城,帶著期待與好奇,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之旅。
從小伙伴們之間的“破冰”游戲到拼音課堂,從皮影戲制作到燒箔畫體驗,“打卡”城市地標,體驗“大學校園行”“做一天上海人”活動……短短10多天的2025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營中,營員們通過沉浸式體驗,用腳步丈量上海的創新活力,在行走中發現城市魅力,收獲友誼。
【“打卡”城市地標】
穿行老城廂,邂逅城市的市井氣息;漫步“云端”,觸摸城市的天際線;夜游浦江,沉醉于流光溢彩……國際友城青少年夏令營行走的第一站,是上海最具韻味的打卡地——豫園老城廂、新天地和外灘。在這里,古典與現代交織,營員們一起發現城市的底蘊。
營員們在上海中心合影。
在上海中心,當電梯以18米/秒的速度登上632米的高空,青少年們紛紛驚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當夜幕降臨,營員們齊聚于黃浦江游覽船的甲板上,隨著游船緩緩前行,欣賞兩岸的歷史建筑與現代摩天大樓隔江輝映的壯麗景觀。“哇!這真是太美了!”青少年們指著江面倒影歡呼,不經意地贊嘆飽含了對這座城市的喜愛。
營員們參觀學習。
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內,營員們從講解與參觀中,感受中國航海的歷史;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內,仿佛徜徉蔚藍的夢幻世界,在觀察和體驗中感受海洋生態的生命力……營員們在行走中遇見上海,每一步都是新發現。
【感受人文與科技】
在岐黃文化體驗中感悟中醫智慧,在前沿科技探索中解碼科創賦能……夏令營的全體師生先后參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與高校師生互動交流。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志愿者的熱情引導下,營員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古樸典雅的中醫藥博物館。在辨識各類中藥材、學習基礎推拿技法的過程中,對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有了生動直觀的認識;在中醫理論與耳針實踐課堂上,通過現場知識講座和沉浸式體驗,營員們領略了“岐黃之術”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營員們參觀大學校園。
在上海科技大學,宇宙論和生物醫藥兩場高水平的科普講座吸引了營員們的興趣,揭開了關于物質與生命科學的神秘面紗。營員們跟隨上海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參觀了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前沿實驗室、創意與藝術學院的多媒體創新工坊、3D打印技術創新實驗室等科研場所,感受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澎湃動能。
在校園行活動中,這場人文與科技的碰撞,為國際友城的青少年們開拓了新視野。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安古斯曾經來過中國,他說:“這次夏令營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更多朋友,更好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做一天上海人”】
包餃子,品嘗本幫菜,參觀弄堂風情,感受城市煙火氣……“做一天上海人”的生活體驗,讓營員們真切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上海人日常生活。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女孩蒂娜說,體驗活動非常豐富,不僅學習了扎染、折紙、皮影戲,還品嘗了中國美食。
營員們乘坐上海地鐵。
“做一天上海人”生活體驗。
接待“做一天上海人”的志愿者家庭設計了獨具匠心的生活體驗活動。“我們不只是在接待客人,更是在創造讓世界愛上上海的理由。”一位志愿者家長說。上海家庭的溫情接待,讓外國營員們感受到上海人家的溫暖,在跨文化交流中收獲滿滿。
在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營員們還體驗了豐富有趣的文化課程。在漢語拼音小課堂上,營員們通過聲調游戲、拼音互動等趣味游戲方式,在一聲聲的“āáǎà”中,發現了漢語拼音背后的文化密碼;在皮影戲活動中,營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皮影人物,并進行上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誕生了;在燒箔畫體驗中,小心翼翼地揭起金箔,輕輕貼在畫紙上,體驗燒箔畫的樂趣,欣賞燒箔畫的絢爛色彩……在互動活動中,大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原標題:《大學校園行、做一天上海人,這個國際友城青少年夏令營用腳步丈量城市創新活力》
欄目主編:徐瑞哲 圖片來源:承辦方浦東新區教育局
題圖說明:外國營員在體驗活動中,感悟城市的創新活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許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