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9點15分,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明星Gala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上演。13位頂尖舞者以11支橫跨古典、浪漫與現代風格的精選舞段,為申城觀眾再次獻上足以載入年度藝術記憶的芭蕾之夜。
作為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芭蕾“圣殿”,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此次帶來的演出既是對其深厚藝術積淀的集中展現,也是對芭蕾藝術發展脈絡的生動梳理。
舞團自18世紀起便確立的芭蕾基本腳位、手位規范,以及“白色紗裙”“足尖舞”等標志性元素,這些對芭蕾語言的塑造在當晚的演出中得到了完美詮釋。從浪漫主義芭蕾的詩意靈動,到古典芭蕾的嚴謹典雅,再到現當代作品的先鋒創新,觀眾得以在一夜之間縱覽芭蕾藝術的百年演進。
本場演出的舞者陣容堪稱“夢幻配置”,4位明星舞者(étoiles)熱爾曼·盧韋、馬克·莫羅、盧德米拉·帕列羅、羅克珊·斯托亞諾夫領銜,攜手首席舞者托馬斯·多克瑞爾、阿爾托斯·拉沃,獨舞洛倫佐·萊利等共13人,展現了舞團嚴格評級體系下的頂尖水準——從群舞到明星舞者,每一級別的晉升都需通過每年11月的嚴苛考核,而明星舞者更是需在首席位置積累多年卓越表現方可獲提名,這種對技藝的極致追求,在舞臺上轉化為無懈可擊的表演。
上半場演出中,巴黎歌劇院古典作品的厚重底蘊率先驚艷全場。努里耶夫編舞的《天鵝湖》第三幕“黑天鵝”三人舞拉開序幕,羅克珊·斯托亞諾夫、托馬斯·多克瑞爾與恩佐·索加爾以精準的托舉、利落的旋轉與默契的配合,將黑天鵝的魅惑與技巧的張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斯托亞諾夫高速旋轉中穩定的足尖控制,引得臺下發出陣陣驚嘆。
緊隨其后的《睡美人》第三幕大雙人舞,莉拉·帕列羅與洛倫佐·萊利以流暢舒展的肢體語言,重現了古典芭蕾的典雅莊重,舞者對“阿拉貝斯克”等經典動作的詮釋,完美呼應了舞團傳承至今的基本規范。
浪漫主義經典《曼儂》第一幕“房間”雙人舞則展現了芭蕾敘事的細膩張力。盧德米拉·帕列羅與馬克·莫羅通過纏綿的肢體接觸與充滿戲劇張力的表情,將角色間復雜的情感糾葛娓娓道來,帕列羅足尖輕點時的輕盈與跳躍時的爆發力,盡顯明星舞者對角色的深度駕馭。
而《海盜》五人舞中,盧西亞娜·薩吉奧羅、李妍等舞者以明快的節奏與富有異域風情的舞姿,將古典芭蕾的技巧性與觀賞性推向高潮,五位舞者同步完成的空中擊腿動作,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中場休息后,現代與新古典主義作品為觀眾帶來風格突變的藝術沖擊。羅蘭·佩蒂編舞的《波萊羅》雙人舞中,卡米爾·卡拉贊與阿爾托斯·拉沃以極簡的動作語言與強烈的節奏感,在莫里斯·拉威爾的經典旋律中展現身體的原始張力,舞者通過肌肉的細微控制實現的動作漸變,打破了傳統芭蕾的程式化表達,讓觀眾感受到現代表達的先鋒性。
安基林·普勒羅卡基編舞的《公園》雙人舞則更顯詩意,盧德米拉·帕列羅與熱爾曼·盧韋以莫扎特的樂曲為背景,用充滿呼吸感的肢體互動演繹愛情的朦朧與純粹,兩人在舞臺上的每一次靠近與疏離,都精準傳遞出情感的微妙變化。
演出尾聲,《車爾尼練習曲(選段)》以全體13位舞者的同臺獻藝將氣氛推向頂點。在卡爾·車爾尼明快的鋼琴旋律中,從明星舞者到群舞,不同級別的舞者以層次分明的隊列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技巧組合,既有獨舞的炫技展示,也有群舞的整齊劃一,將舞團的整體實力與協作精神展露無遺。
當最后一個動作定格,全場觀眾熱烈鼓掌,舞者們被觀眾的熱情打動,頻頻向觀眾鞠躬謝幕。
此次Gala演出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時隔三年再度訪滬,對于熱愛芭蕾的滬上觀眾來說,能在上海看到如此原汁原味的巴黎歌劇院芭蕾,感受到的不僅是頂尖技藝,更是百年藝術積淀的厚重力量。
演出結束后的雨夜里,不少觀眾在后臺的演職人員通道排成長隊,希望能見到心目中的明星們一面。7月19、20日,芭蕾盛宴還將繼續,更多熱愛芭蕾的市民將有機會走進東方藝術中心,領略世界頂級芭蕾藝術家的風采。
原標題:《演界|巴黎歌劇院芭蕾明星上海首演技驚四座:百年底蘊與頂尖技藝的璀璨碰撞》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董天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