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開幕式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星月湖公園舉行。
當晚,璀璨的燈光與夜空繁星交相輝映,一個個盛大的主題文藝節目震撼上演。演員們身著絢麗的民族服飾,以極具感染力的歌舞,生動演繹了彝族對于火的信仰、熱烈奔放的民族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隨著畢摩最后一聲吟誦落下,火把被引燃的剎那,金色火苗“騰”空而起,照亮了整個會場。同時,航天大道的火把堆次第燃起,與星月湖的火光遙相呼應。跳躍的光芒中,游客們眼中閃爍著驚喜,幸福的笑容被染成金紅色。一場火把節的盛宴正式開啟。
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傳遞了彝族群眾熱情奔放的生活態度和質樸沉郁的生命觀念,被稱為“東方狂歡節”。作為“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涼山彝族火把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俗活動,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彝族的獨特文化魅力。
整個開幕式分為《火之源》《火之燃》《火之夢》三大篇章,融合歌舞表演、非遺展示等多元藝術形式,將彝族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審美理念創新融合,向世界呈現一場兼具民族精神內核與時代美學表達的視聽盛宴。
開幕式還介紹了“我心目中的‘錦繡天府·安逸四川’短視頻和推文征集”活動。為充分展示四川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從今天開始到2026年3月,活動將依托抖音和小紅書向全網征集優質短視頻作品,依托天府新視界全矩陣賬號,面向全省各市(州)、縣(區、市)征集文旅融合宣傳推廣作品。
在西昌市航天大道,來自涼山17縣(市)的隊伍,帶著各自的文化瑰寶匯聚于此——摩梭人搖曳的裙擺,藏鄉飄飛的五彩經幡,彝族的銀飾叮當作響,傈僳族的山歌清亮悠揚,布依族的刺繡巧奪天工……將涼山非遺的深厚底蘊盡情鋪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把節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環節——火把狂歡夜正式開啟。莊嚴而熱烈的點火儀式瞬間點燃了游客的熱情,長達4.8公里的狂歡走廊化身歡樂的海洋。現場精心設置的88個火堆被同時點燃,將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
伴隨著歡快的彝族歌謠,上千名身著節日盛裝的彝族同胞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手擎火把,匯成一條條蜿蜒流動的“火龍”。圍繞著熾熱的火堆,人們手拉手跳起歡快奔放的達體舞,盡情釋放內心的喜悅與豪情。
本屆涼山彝族火把節系列文旅活動中,西昌市全新打造了各類“創意集市”。它巧妙融入狂歡夜活動現場及周邊區域,成為展示涼山文旅創新成果和促進消費的重要平臺。
在西昌市奧特萊斯廣場打造的“火把夜·彝風百味民俗集”,通過“非遺+商業空間”的跨界融合,將傳統節慶升級為沉浸式消費場景,游客不僅可以參與彝族傳統體育競技,如摔跤、射箭和摩爾秋,還能在特產展區選購來自涼山州17縣(市)的優質農特產品,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地域特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現場提供的“瞬拍服務”——游客身著彝族服飾參與火把巡游時,可用“撕拉片”定格美麗瞬間。
7月18日當天豐富的活動并非終點,后續更有系列精彩活動接力登場,持續點燃熱情——火舞缸窯·非遺嘉年華活動,磨爾秋、火壺等民俗體驗和網紅美食、文創集市實現新的碰撞;“唐風彝韻·潮燃西昌”第二屆唐潮國風文化季活動,國風主題演出、夏季集市多種業態相融合,新意滿滿;在大石板古村,以沉浸式演藝的形式,還原彝族傳統婚俗“迎親、送親”全流程,帶領游客深度體驗傳統彝族婚俗、壩壩宴;還有聽濤谷的山野火把節和月色里的湖畔火把節,讓火把節的“火”與“熱”再度升溫。
火把節期間,不只是西昌,涼山全域每日都將上演不同主題的狂歡盛典。今年,夏至至秋分,95天超長文旅季包含7月11日—8月18日火把月、9月16日瀘沽湖轉山轉海節,及貫穿全季聯動全域的清涼夏日特色文旅活動、“清涼消夏·樂購涼山”主題消費活動。從自然風光到人文風情,一道道文旅大餐只待賓客共饗。
(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趙俊峰 彭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