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這天,盧拉在鏡頭前的語氣比平時要硬,一邊說著“愿意談”,另一邊已經開始鋪好反制的臺階,他甚至直接提到那部“經濟對等法”,那是今年國會剛批的法律,專門用來應對這種單方面加碼的情況。記者問他打算怎么辦,他笑了一下,說自己親自回去幫巴西產品找出路,說得像是在談外交,其實更像是一個農場主在護住自己的莊稼不被鄰居火燒波及。
事情的火苗其實早在7月9日就點著了。那天,特朗普給盧拉寄了一封信,說要把巴西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到50%。這事剛傳出來,巴西政界馬上炸了鍋,外交部的第一反應不是抗議,而是退信——原話是直接把特朗普的信打包退還美國大使館,還叫來臨時代辦埃斯科瓦爾,當面問他信里提到博索納羅的那些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就已經不只是經濟摩擦那么簡單了,政治火藥味開始升溫。
美國這邊表面上打的是貿易算盤,實際上很可能也沒細算后果。咖啡跟橙汁聽起來沒那么致命,但動靜一旦傳開,對美國消費者的沖擊比看上去大得多。8月1日之后的漲價潮已經是板上釘釘。你想想看,全美市場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咖啡來自巴西,橙汁就更不用說了,有些連鎖超市貨架上的那幾種品牌,從原料到濃縮再到瓶裝,追根溯源都繞不開圣保羅的果園。
農業貿易協會的報告里寫得明明白白:巴西每年往美國運送800多萬袋阿拉比卡咖啡,每袋60公斤,足夠一整年填滿美國家庭的早晨。而美國自己的橙子,近兩年減產得厲害,一方面是佛州的綠化病沒控制住,另一方面是氣候真不爭氣。今年美國農業部甚至都預測,橙子產量會降到88年來的新低,橙汁產量也快見底了。
這種結構性依賴是回避不了的,別看新聞里說得像是對等征稅,但誰更依賴誰、誰更容易被反噬,市場自己最清楚。圣保羅商學院的馬克教授就講得很直白:你打貿易戰可以,但別指望消費者不會埋單。美國人一天不喝橙汁、早上不喝咖啡,這事兒在紙面上也許是零和,在生活里就是漲價、斷貨、罵聲一片。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