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潘馨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7月18日,“牢記囑托擔使命·青春建功新重慶”重慶市直機關“青理青為青年理論大講堂”決賽在重慶市科技館舉行。來自重慶市委黨校、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協、市檢察院、市審計局、市稅務局相關單位的6名選手入圍決賽。
參賽選手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分別聚焦民生改革、科學發展、司法檢察、稅收服務、財政審計、青年發展等“小切口”,結合自身工作與成長經歷,以青年視角講述在本職崗位上的實踐成果。
7月18日,重慶市科技館,“青理青為青年理論大講堂”決賽現場。潘馨怡/攝
從科普大篷車到巫溪縣山村小學科普、到黨校學員在彭水山村記錄五彩田園變遷,從基層稅務所為7分錢較真到審計青年為燃氣管道改造核對上千條數據,從民主村147條民情訴求臺賬到發改團隊深入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6名選手把“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宏大敘事具化為真實鮮活的青春故事。
評委代表在點評時強調,將理論熔鑄于實踐的自覺,正是青年干部最可貴的政治品格,當前新重慶建設進入深水區,需要機關青年少些“快餐式”學習、多些“挖井式”鉆研,正是帶著露珠的創新實踐,讓政策有溫度、服務有質感。
評委建議把選手們的“金點子”轉化為長效機制,以拓寬青年服務之路,如將駐村干部的五彩田園經驗提煉成“鄉村振興工作指引”,讓“莎姐守未”幫教案例走進干部培訓課堂,把科普大篷車的34萬公里足跡延伸為“流動服務站”網絡。
7月18日,重慶市科技館,相關單位領導為獲獎者頒獎并合影留念。潘馨怡/攝
經過激烈角逐,重慶市科協邢冀琦《以青春之名,筑科協之橋:在巴渝大地上點亮科學的星辰大海》榮獲一等獎。
本次活動由中共重慶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共青團重慶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重慶市科技館承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