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他一人殲敵400余人,立下汗馬功勞,復員時卻因工作人員寫錯一字,苦干33年臨時工,直到退休后,老英雄的英勇事跡才終于被曝光。
“興隆鄉沒有叫蔣誠的志愿軍戰士,這一等功喜報該怎么辦?”
鮮紅的獎狀上印著矚目的戰功,一個叫蔣誠的戰士用重機槍殲敵400余人,然而立功喜報卻無人接收。
由于戰場傳遞消息不便,立功喜報就這樣被退回了縣里,被擱置在縣的檔案室,靜靜地等待著它的主人。
與此同時,這名叫做蔣誠的戰士,正在朝鮮戰場上英勇戰斗,國家的安全是蔣誠這些戰士追求的光榮,對于犧牲的戰友是他們銘記的英雄,至于自己的榮譽,他們早已置之腦后。
懷揣著保家衛國理想的蔣誠,在21歲那年加入解放軍,他在新中國建立的喜悅中,誓言守護這片土地。
抗美援朝爆發后,蔣誠跟隨部隊前往朝鮮戰場。志愿軍早知美軍的優勢,但是國家危難,戰士當然要勇往直前,蔣誠就這樣踏著春寒來到陌生的國土。
艱險的戰斗能快速磨練一個戰士的意志,蔣誠迅速從新兵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戰士,他射擊技術在戰場上得到提升,操縱重機槍依然能靈活把控火力點,很快成為班里的機槍手。
在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場上,蔣誠灑下了自己的血和淚。
1952年,上級下達了3天內準備反攻的命令,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開展。蔣誠的主要任務是守住上甘嶺關鍵高地,他用重機槍為戰友掩護,連續幾天在陣地上血戰。
那場戰斗十分慘烈,敵人源源不斷派出兵力封鎖,切斷了志愿軍的水源和補給,蔣誠和固守陣地的戰士們,已經連續11天斷水斷糧,一邊戰斗還要一邊解決生存問題。
敵人的炮火毫不留情,要將志愿軍埋葬在這片陣地。蔣誠朝著敵人的火力點射擊,打響了反攻沖鋒的“號角”。
重機槍成為了蔣誠身體的一部分,他的眼睛看向哪里,手中的機槍就射向哪里。
敵人從前方發射炮彈,蔣誠就用炮火回擊,堵住敵人的火力點。敵機在空中投下彈藥,蔣誠就端起機槍追擊敵機。
在沒有觀測設備的情況下,蔣誠準確判斷了敵機的距離,一槍擊中敵機的尾部,硬是把敵人的戰斗機打落了一架。
戰友們看著冒著煙往下墜落的敵機,紛紛振奮起來,一鼓作氣朝著敵人沖鋒。蔣誠手握重機槍,殲滅了400多名敵人。
等沖到敵人的火線,蔣誠才發現,自己中彈受傷,腸子都流了出來,他咬牙把腸子塞了回去,用軍服堵住傷口,繼續扛起機槍戰斗。
這場戰斗后,蔣誠榮獲一等功,然而在寄送立功喜報的時候,誤把“隆興鄉”顛倒成為了“興隆鄉”,蔣誠的戰功就這樣被寄放在檔案館里。
蔣誠并未關注自己的戰功,他覺得若論犧牲和奉獻,那些戰死他鄉的戰士更值得表彰和銘記。
從朝鮮戰場回來后,蔣誠在部隊建設中又有突出表現,榮獲了三等功,并在1955年光榮退伍。
這位曾經多次立功的戰士,在退伍時只帶著簡單的行囊,幾枚軍功章藏在行李深處,就這樣回到家鄉務農。
蔣誠從不對家鄉的人說自己在戰場上有多英勇,也從不夸耀自己是英雄,他在蠶桑養殖上發揮特長,建設自己的家鄉,一輩子就只當一名臨時工。
后來檔案館編撰縣志,負責的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了這份塵封的立功喜報,工作人員開始追問,為何國家的一等功臣,卻在破舊的檔案館中無人知曉。
蔣誠的立功喜報這才被發現,他的英勇事跡也得到關注,人們這才驚訝地發現,為抗美援朝勝利做出卓越貢獻的老兵,隱姓埋名做了普通農民。
這期間蔣誠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因為沒錢也數次陷入困境,蔣誠卻從未想過要居功自傲,向國家請求幫助,他用自己的雙手,勤勤懇懇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找回立功喜報之后,當地政府為這位無怨無悔的英雄恢復了榮譽,縣里將蔣誠轉為正式職工,并且給他辦理了正式退休待遇,照顧這位老兵安享晚年。
垂垂老矣的蔣誠拿到多年前的獎狀,激動地敬了一個軍禮,他始終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戰士。
參考資料:老兵不老軍魂永存一等功臣蔣誠的傳奇人生.央廣網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