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劃給俄羅斯的領土,面積接近江西省,如今成了亞洲貧困地區
一條國際公路現在修通了,穿過那片曾經叫做唐努烏梁海的土地。路上的貨車很多,掛著中國牌照的,掛著俄羅斯牌照的,每天都在跑,運輸著貨物。這就是現在的樣子。
1921年的時候,蘇聯在那兒弄了一個叫“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出來。這是一個被操控的政權,成立的時候…背后就有蘇聯的影子。歷史書上就是這么寫的,一個傀儡。
那里住的人是誰?現在全是俄羅斯的公民,而且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了。他們日常生活里講的語言是俄語,拿的也是俄羅斯的護照。這和地圖上畫的線,是兩碼事。
如果真要把這塊地方拿回來,管理是個大問題。上面的人對這里沒有身份認同,文化和語言都不通。一個省的財政,能不能撐得住這種治理的成本?誰也不知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是喊喊口號就行。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11年,那年清朝沒了。沙俄的軍隊就趁著亂,直接開進了唐努烏梁海。他們給出的理由聽起來很好聽,叫作“保護”,但軍隊進去了就是進去了。
黑瞎子島換來的?
九十年代的那場邊界談判,不是只談一個地方。它是一攬子解決方案,目的是把漫長的東段邊界線徹底定下來,以后不再有那么多麻煩。這背后有很復雜的考量。
談判桌上,有放棄,也有獲得。比如額爾古納河上一些島嶼的主權,就在那次談判中得到了確認。現在,那些沿岸地區成了中俄貿易的重要口岸,經濟很活躍。
最后的協議里,黑瞎子島的一部分也劃給了中國。那份協議不是單方面的割讓,而是一次互相妥協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劃分。雙方都拿到了想要的東西。
這個結果和清朝末年簽的那些條約不一樣。那時候是打輸了仗,被迫割地賠款,沒有談判的余地。九十年代這次,是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坐下來談出來的,是平等的。
圖瓦共和國的人均GDP,不到俄羅斯全國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是遠東最窮的地方之一。
當年沙俄看上這地方,是為了礦產和森林。他們覺得這里資源豐富,是個寶地。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曾經被覬覦的資源,現在好像也沒怎么開發出來。
如今的圖瓦共和國,經濟狀況并不好。在俄羅斯聯邦里,它屬于比較貧困的地區。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循環——因為資源被搶走,又因為資源沒被開發而貧窮。
地圖上的線
再往前看,1944年發生了一件事。蘇聯直接宣布吞并“圖瓦人民共和國”,把它變成了蘇聯的一個自治州。這個過程,蘇聯沒有跟當時的中國政府簽任何條約!
當時的中國政府,不管是哪個,都從來沒有在法律上承認過這次吞并。在中國的地圖上,這塊地方的歸屬一直懸而未決。這是一種態度,一種不承認既成事實的態度。
1994年的《中俄國界東段協定》,正式劃定了邊界,涉及的唐努烏梁海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
這份協議的簽訂,意味著中國方面,正式結束了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主權要求。地圖上的那條虛線,變成了實線。這是九十年代做出的一個選擇,一個基于當時國內外環境的選擇。
那個年代,中國的重心是改革開放,是發展經濟。一個穩定的,沒有爭議的邊境線,比什么都重要!這為后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好的外部環境,至少北方鄰居那邊,安定了。
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這片土地就被明確劃在了大清的版圖里。那時候的地圖上,邊界很清楚。但地圖上的線,和實際的控制力,有時候不是一回事。
車輪滾滾
歷史就是歷史,它已經發生了,回不去了。糾結于過去的情緒,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邊界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是非題,它牽扯到地緣政治、民族、經濟和現實控制。
時間會改變很多東西。就像那條新修的公路一樣,車輪滾滾向前,帶動的貨物流通,也沖淡了很多過去的情緒。往事就是往事,日子還要往前過。
現在,中俄的貿易在增長,邊境口岸越來越繁忙。人們更關心的是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發展。那些歷史的塵埃…也許就讓它留在故紙堆里吧。來來往往的貨車,可能才是更真實的畫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