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下稱“鏈博會”)上,穩健醫療輪值CEO吳克震手持一包全棉時代棉柔巾,向記者展示其獨特的溯源碼。他介紹稱,每包棉柔巾都擁有唯一的溯源碼,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產品生產、工廠信息、原材料成分和相關檢測報告等信息。
吳克震說,“一物一碼”溯源系統讓企業精準掌握從原料到終端的全鏈路銷售數據,同時提升了綠色供應鏈的透明度。
這個看似簡單的碼,正在重塑消費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過去,麥當勞對貨物的管理是以批次為單位,信息顆粒度較粗。比如,一批貨里有很多箱,若貨物出現問題,只能整體追蹤。現在,通過“一箱一碼”,每箱貨物都有了獨立的數字身份,可以記錄生產、物流、用水用電等所有相關數據,實現全程數字化追蹤。
鏈博會上,麥當勞中國與11家供應商聯合發布“麥鏈”倡議,其中包括全面推進“一箱一碼”項目,計劃到2026年完成從供應商、物流到餐廳的100%覆蓋,實現食材全鏈路可追溯。
麥當勞中國首席供應鏈官施云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說,今年是該公司供應鏈數字化項目全面落地的一年。該項目歷時三年,第一年專注于研發,第二年進行試驗,今年將實現全國直營餐廳的全面覆蓋。
施云打了個比方:就像每個人都有身份證,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查到相關記錄。貨物也一樣,通過碼可以知道它在供應鏈的每個節點經歷了什么。這樣不僅能提高監管效率,還能對比不同工廠的生產表現,優化供應鏈。
麥當勞成立了供應商數字化委員會,邀請供應商的數字化負責人加入其中,分享經驗。委員會對供應商進行數字化成熟度評估,類似于考試,但目的不是排名,而是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進行數字化改革,提高協同效率。
在全球范圍內,供應鏈上游減碳被視為零售行業減碳進程中最關鍵且最具挑戰的環節。星巴克方面稱,其全鏈條中的碳排放約70%來自供應商,在優化自身運營排碳路徑的同時,星巴克也想推動供應鏈的低碳轉型。
星巴克選擇通過數字化管理的方式進行減碳。7月18日,星巴克中國宣布與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企業遠景科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未來三年,雙方將基于“方舟碳管理系統”這一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平臺,逐步覆蓋星巴克100%的直采供應商和重要的間接采購供應商,測算星巴克數千個品項的全鏈碳足跡,在實現量化測算的基礎上,定制減碳路徑。
在星巴克全國超過7500家門店,目前已實現店內核心運營設施全部接入遠景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實現對各類數據的實時追蹤,根據不同門店類型和不同時段的運營特點,實現門店節能降碳并提升營運效率。
同樣致力于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還有餐飲巨頭百勝中國。
鏈博會上,百勝中國簽約,擬將三合一產業園這一供應鏈新模式落地山東濟南。集短保食材生產和智能物流于一體的三合一園區,打破了傳統供應鏈分散布局的局限,將上游面包烘焙、鮮切食品加工兩大短保品類生產車間,與配備多溫區存儲功能的智慧物流中心聚合在同一產業園區內,提高了生產加工、冷鏈倉儲、區域配送的運營效率。
從消費者下單那一刻起,數據便開始驅動整個鏈條,同時系統提示的原材料需求也許已經在產業園的流水線上打包分裝。這種“以需定產”的模式,讓供應鏈更具彈性。
之所以選擇落地山東,百勝中國方面解釋稱,從區位上看,濟南像一個天然的物流十字路口:東向覆蓋膠東半島,西行輻射魯中城市群。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為園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這種“從農田到餐桌”的短鏈模式,既提升了食材新鮮度,也有助于本地采購和就業等。
多家企業稱,未來還將繼續投入數字化建設。吳克震稱,公司將持續加大投入來加速數字化建設,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人工智能模塊化試點、智能制造和自動化來持續提升效率,目前正加速黑燈工廠建設。
(作者 鄭淯心)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鄭淯心
大消費新聞二部主任,長期關注大消費行業的市場發展和公司動向,擅長深度調查報道、高端人物專訪和產業剖析。 線索請聯系:zhengyuxin@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