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9日,一則消息讓不少守著看球的兄弟們撲了個空。開拓者直接宣布,楊瀚森不打了,退出夏季聯賽的收官戰。
原本當天和太陽的比賽,是大家最期待的一場戲。楊瀚森對位馬盧阿奇,這倆人不僅同屬一個經紀公司,試訓時就沒少過招。馬盧阿奇甚至還用中文給楊瀚森送過祝福:“兄弟,謝謝,一路平安。”結果,這場“兄弟對決”還沒上演,就被開拓者按下了暫停鍵。
為什么不打了?不是楊瀚森自己想歇,是開拓者不讓他打了。開拓者隨隊記者給出的理由很簡單:球隊對楊瀚森這四場夏聯的表現,已經相當滿意了。
說白了,這次考試提前交卷,是因為卷面分已經夠了。
我們來看看這份成績單。楊瀚森打了4場,場均10.8分5籃板3.8助攻2.3蓋帽,投籃命中率45.7%,三分命中率33.3%。作為對比,那位被看作2025屆選秀順位最高中鋒的馬盧阿奇,場均10分5.7籃板,投籃命中率只有35.7%。
除了籃板和失誤犯規控制,楊瀚森的數據幾乎全面占優。這還是在他自己都覺得沒打好的情況下。
楊瀚森自己心里跟明鏡似的,夏聯打完,他自己就總結了兩大問題。第一,體能和對抗。他坦言,下一步必須猛加力量,不然根本適應不了NBA的節奏。這話一點不假,第一場夏聯,他自己都說剛打幾分鐘就喘不上氣,開拓者也是有意在保護他,不敢讓他打太久。
第二,失誤太多。場均3.8次失誤,確實高了點。這背后,其實還是體能問題。當身體跟不上大腦的時候,動作自然就容易變形,失誤也就來了。
他對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點,是低位進攻。“以前在CBA覺得自己是個傳統中鋒,來了NBA才發現我不是那么傳統,我沒能統治低位。”這句話聽著有點心酸,但這就是現實。所謂的低位統治力,說到底,就是對抗能力的直接體現。
不過,楊瀚森最讓人欣賞的一點,是他發現問題后能立刻改。
夏聯前三場,他一共才搶了12個籃板,丟了不少后場板。這跟他習慣性先卡位、讓隊友收板的打法有關。夏聯教練指出了這個問題后,昨天打火箭,楊瀚森立馬就搶下了8個籃板。
這種即插即用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比單純的數據要珍貴得多。
當然,還有一些軟性的東西需要適應。比如,他賽后兩次跟主帥比盧普斯說“我的我的,我打得不好”。這種謙遜在中國文化里是美德,但在NBA的更衣室里,可能就會被解讀為不自信。
比盧普斯直接就告訴他,別老主動認錯,要自信一點。這種文化上的碰撞,也是他這次夏聯之旅的必修課。m.jonrp.cn
瑕不掩瑜,這次夏聯對楊瀚森來說,絕對是成功的。他把自己的優勢打出來了。
比盧普斯說得很明白,像球商和傳球這種天賦,是教練團隊很難教出來的東西。而這,恰恰是楊瀚森身上最閃光的地方。力量可以練,籃板可以搶,但那種在場上洞察全局、送出精妙助攻的本能,是刻在骨子里的。
開拓者讓他提前“下班”,不是因為他不行,恰恰是看到了他身上最稀缺的價值。他們已經拿到了想要的數據和樣本,沒必要再讓他在最后一場比賽里消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