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經濟有哪些轉折的機會和風險點?我們該重點關注哪個數據?
昨天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后臺有粉絲提出了這三個共性的問題。
先解釋第一個,為什么宏觀經濟數據和我們微觀個體之間會存在感受上的差異。
我們看到的經濟數據是GDP增長5.3,通脹數據下行0.1,失業率下降。從數據上看,這是一個中高速增長、通脹就業穩定的組合。如果只看數據會表現出經濟狀況極其健康,發展勢頭非常好。
但這里面有兩個很重要的結構性問題,決定了我們的個體感受是不一樣的。第一個就是GDP增長,并不代表企業和居民的收入增長。我們GDP采取的統計方法是生產法,也就意味著,只要產品生產出來了,不管賣沒賣出去,都會進入GDP。
舉個例子,一家汽車廠商生產了100萬輛汽車,實際只賣出了50萬輛,GDP依然會計入100萬輛汽車的產值,但企業會發現銷售不暢,營業收入減少,利潤減少,勞動者的收入也會減少。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么當下通脹是比較低的。其實當前的物價,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并不是一個特別合理的狀態。一句話總結當前的實際情況是,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生產能力極強,但目前需求端還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的穩定。
那第二個問題,下半年經濟有什么樣隱患和潛在的機會呢?我們可以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一一分析。
首先,在投資方面,上半年的投資增速是2.8個百分點,創下了2024年以來的新低,核心還是房地產-11.2的增速,拉低了整體投資數據。當前整體的房價其實表現并不佳。那么下半年房地產能不能穩住,對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的。
第二個問題,消費。上半年國家補貼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是很明顯的,但是補貼意味著把未來的需求拉到了當前提前釋放。那么下半年國補的力度和消費自發性的恢復情況如何呢?我們需要持續關注。
第三個,出口。1到4月份,出口數據中存在明顯的搶出口的現象。5月份由于關水影響,出口數據大幅下滑,但6月份慢慢開始恢復回來。因此,下半年出口到底對經濟是拖累還是促進作用,也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
那么以上是相關的風險。同樣的,下半年有哪些可能的突破機會呢?最主要還是看政策端。從去年9月24號以來,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全面轉向。前期我們主要以拉動需求為主,比如說降低房地產的首付比例,比如說下調貸款利率,比如說發行特別國債,用于重點領域的消費補貼等等。
那從7月1號開始,政策端又在供給端進行了新的去無效產能的調整。7月15號,我們又發布了新一輪的城市更新政策。這意味著政策其實在需求端和供給端在持續進行發力。我們知道經濟復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經歷從量到質變的轉換。那么這個時間點到底是下半年還是明年呢?
再就進入到第三個問題,我們核心盯哪個數據,其實核心就是看CPI和PPI,什么時候能夠恢復?
因為一旦物價上漲,就可能率先帶動一批有消費能力的人進行消費,這會促進企業收入增加,進而提升企業利潤,進而增加員工的收入,進而進一步促進物價的上漲。打破原有的負向循環,進入一個正向循環,也就是物價是其中核心的核心,也是當前政策的發力方向。這一趨勢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也就是一旦物價上漲,極有可能吹響這一輪經濟復蘇的號角。
最后總結,從當前的數據看,我們正在處于經濟周期的底部,而且不同的數據開始分化,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正如初春時,雖然依然寒風刺骨,但已經可以聽到冰層斷裂的聲音。我們一起來期待春暖花開的那天早日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