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這玩意兒,說白了就是海上的移動機場,能帶著一大堆戰機到處跑,在現代海軍里那是絕對的核心裝備。它的航行速度有多快,直接關系到它能多快趕到戰場,能不能及時支援,能不能跑得比敵人的導彈還快。
要論航母,美國絕對是全球老大,手里的航母數量和質量都是頂尖的。美國海軍現在有11艘航母在役,10艘是尼米茲級,1艘是最新型的福特級,全都是核動力航母。這倆型號的航母,滿載排水量都超過10萬噸,能裝下70到80架戰機,戰斗力爆棚。
尼米茲級的最高航速官方說是30節以上,福特級也差不多。30節是個啥概念呢?1節等于1海里/小時,1海里約1.852公里,所以30節就是每小時55.56公里。一天24小時不停跑,算下來就是55.56 × 24 = 1333.44公里,跟標題里說的1335公里幾乎一模一樣。實際上海軍不會公開太精確的數據,但這個數字很靠譜,誤差也就幾公里。
美國航母用的是核動力,動力系統靠核反應堆驅動,不像常規動力航母那樣得燒油。核反應堆的能量巨大,能讓航母保持高速航行好幾天甚至好幾周都不用停下來加油。而且,美國航母的設計很注重流體力學,船體線條優化得特別好,阻力小,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速度快的好處顯而易見。比如美國在中東有啥軍事行動,航母能迅速從本土或者附近基地趕過去,幾千公里路程幾天就到,戰略機動性特別強。再比如遇到敵方潛艇或者導彈襲擊,30節的速度能讓它快速調整位置,跑出危險區域。核動力還帶來一個大好處——續航能力幾乎沒上限,只要食物和彈藥夠,航母能在海上待幾個月都不回港。
硬要說缺點,核動力航母造價太高,維護也麻煩。尼米mediocre。每次美國航母出動,周圍都有十幾艘護衛艦跟著,油耗大,速度多少會受點影響。但這跟它的速度優勢比起來,真不算啥。
法國海軍就沒美國那么豪了,目前只有一艘航母,叫“戴高樂”號。這艘航母2001年服役,也是核動力的,滿載排水量4.2萬噸,能帶40架左右的飛機,規模比美國航母小不少。
“戴高樂”號的最高航速官方數據是27節,換算下來是每小時50公里。一天跑24小時,50 × 24 = 1200公里,跟標題里說的完全吻合。比美國航母慢了點,但27節在常規艦艇里已經算很快了。
跟美國航母一樣,“戴高樂”號也是核動力,用的是一對K15核反應堆。雖然動力系統跟美國沒法比,但比常規動力航母強,能長時間保持巡航速度。艦體設計上,法國人也很注重水動力學,船身修長,阻力不算大。
法國航母的優勢是靈活性強,因為就這一艘,法國海軍對它的使用很謹慎,通常部署在地中海或者大西洋,支援北約任務或者保護海外領地。1200公里的日航程,意味著它一天能覆蓋半個地中海,反應速度還是挺快的。
“戴高樂”號的核反應堆功率不算大,比美國航母弱一些,最高速度也就27節,沒法再往上提了。而且法國造船技術雖然不錯,但這艘航母服役后問題不少,比如螺旋槳壞過好幾次,修起來費時費力。加上護衛艦數量少,出動時支援能力也比美國差一截。
中國航母這幾年發展特別快,目前有兩艘在役:“遼寧”號和“山東”號,都是常規動力航母,再到擁有具備電磁彈射能力的福建艦。接下來還有核動力航母在研發,未來肯定會更猛。
“遼寧”號和“山東”號的最高航速都是30節,跟美國航母一樣。算下來,每小時55.56公里,一天24小時就是1333.44公里,跟標題里說的1335公里基本一致。這速度在常規動力航母里算頂級的了。
這兩艘航母用的是蒸汽輪機加鍋爐,燒重油驅動。雖然不像核動力那樣續航無敵,但動力輸出很穩定,能長時間保持30節的高速。“山東”號比“遼寧”號新一些,技術上優化了不少,效率更高。
中國航母的速度跟美國齊平,這點挺讓人意外的。“遼寧”號是蘇聯“瓦良格”號改裝來的,本身設計就很扎實,速度快是天生的。“山東”號是中國自己造的,繼承了這個優點,還在艦體設計上做了改進,跑起來更順暢。30節的速度,意味著中國航母能在近海快速部署,比如南海或者東海有事,幾小時就能趕到關鍵位置。
常規動力的最大短板就是續航,燒油跑得快但不能跑太久。一天1335公里沒問題,但連續跑幾天就得補給燃料了。跟核動力比,持久性差不少。而且中國航母的護衛艦隊還在擴建中,出遠門時護航能力暫時不如美國。
三國航母速度大比拼誰更強?
美國:30節,一天1335公里,核動力。
法國:27節,一天1200公里,核動力。
中國:30節,一天1335公里,常規動力。
從數字上看,美國和中國并列第一,法國稍微落后。但光看速度還不夠,實戰能力得綜合考慮。
美國和中國能跑到30節,靠的是動力系統和艦體設計的雙重加持。美國有核動力撐腰,中國靠常規動力硬擠出同樣速度,技術實力都不簡單。法國27節也不差,但核反應堆功率小了點,沒能再快一步。
美國:1335公里的日航程,加上核動力續航,能全球部署,隨叫隨到,戰略威懾力最強。
中國:1335公里在近海夠用了,比如從海南到南沙群島也就一千多公里,一天能打個來回。但遠洋作戰還得靠補給艦支持。
法國:1200公里稍微短了點,但對法國來說夠用,主要任務是地中海和大西洋巡航,跑太遠的機會不多。
美國航母速度快、續航強,但造價高得離譜,一艘福特級得200多億美元。中國的速度跟美國一樣,成本低不少,但續航和遠洋能力還在追趕。法國速度稍慢,但維護成本比美國低,適合中等規模的任務。
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的差距,主要在續航上。美國和法國的核反應堆,能讓航母跑得遠還不喘氣。中國的常規動力,短跑沒問題,長跑就得歇腳。未來中國核動力航母要是服役,續航短板就能補上。
航母跑得快不快,不光看動力,還看船體咋造。美國航母船身流線型,阻力小。中國的“山東”號吸取了蘇聯設計的優點,修長又穩當。法國的“戴高樂”號也很注重水動力,但噸位小,速度天花板低了點。
海上風浪、洋流、天氣,都會影響航速。30節是理想狀態,實戰里可能掉到20多節。護衛艦隊的大小也關鍵,跑得再快沒幫手也不行。
美國已經在搞電磁彈射的福特級,速度估計不會變,但作戰效率更高。中國核動力航母在路上,速度可能持平或略超30節,續航肯定大漲。法國暫時沒新航母計劃,“戴高樂”號還得再戰20年,速度應該不會有啥提升。
美國航母一天1335公里,靠核動力橫掃全球。中國也是1335公里,常規動力硬拼出來,性價比高。法國1200公里,稍遜一籌但夠用。速度是航母作戰的敲門磚,但真正牛不牛,還得看艦載機、護衛艦和后勤保障。未來中國核動力上來,三國差距可能會再縮小,誰更強,還得接著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