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標記化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取得積極進展。”萬事達卡首席產品官Jorn Lambert近日表示。據他介紹,自今年4月25日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萬事網聯")正式在華推出支付標記化服務以來,該業務已平穩運行近三個月。這一創新服務的落地實施,不僅顯著提升了消費者支付信息的安全防護水平,同時優化了支付體驗的便捷性,為當前國內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導向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數字支付已深刻改變消費者習慣,在中國,已經有超過85%的支付是由數字支付完成。支付安全一直是銀行和消費者的共同焦點,而數字支付帶來的數據泄露、欺詐交易等新型風險,也要求業界參與者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支付標記化(Tokenization)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安全解決方案,正逐漸成為保障支付安全的重要手段,為日益復雜的數字支付環境筑起一道新的防線。
支付標記化服務替代銀行卡卡號、卡片驗證碼、支付機構支付賬戶等敏感信息,并通過設置支付標記的交易次數、交易金額、有效期和支付渠道等約束規則,從源頭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詐交易風險。通過這項服務,交易全程無須出現銀行卡卡號、有效期等關鍵信息,持卡人可以實現在數字錢包或超級應用上的無卡支付,還可以綁定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在線下使用,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提升支付便利性。
Jorn Lambert認為,交易標記化已被證實能夠減少欺詐行為并提高交易核準率。這有助于減輕商戶、銀行和支付服務提供商在支付安全方面的負擔,同時增強數字經濟的用戶信心。他相信,技術創新將推動安全性與用戶體驗的雙重提升。
支付安全的“數字替身”
數字支付的便捷性正在全球范圍內重塑支付格局,它以驚人的效率顛覆了傳統支付方式,讓交易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在中國,消費者可以輕松綁定銀行卡至微信、支付寶等平臺,實現掃碼即付,極大地簡化了購物流程。
然而,便捷背后潛藏著風險。數字化支付通常需要綁定銀行卡,這使得銀行卡信息和個人隱私面臨泄露威脅。網絡詐騙分子常利用釣魚網站、木馬軟件等手段竊取用戶敏感信息,導致資金損失。同時,傳統支付流程中商家直接存儲用戶卡號,一旦系統被攻破,就可能引發大規模數據泄露。
支付標記化技術為解決這一痛點提供了新思路。JornLambert指出,標記化源于對數據泄露的應對。它不再存儲真實卡信息,而是存儲一個加密的“替身”——支付標記(Token)。即使標記被竊取,也毫無用處,因為系統會在交易時驗證標記的合法性、設備、地點和用戶身份。這就像酒店用房卡替代實體鑰匙,因為可以隨時更改房卡的權限,即使丟失也難以被濫用。
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亞馬遜、京東等電商平臺,以及Apple Pay、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支付的綁卡支付。用戶感受不變,但在平臺或設備上存儲的是標記而非真實卡號。這意味著,即使用戶在某平臺的標記泄露,攻擊者也無法在其他平臺或場景下利用它進行欺詐交易,從而有效提升了支付安全等級。
標記化重構支付價值鏈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劉曉春認為,人類社會中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因為有需求,需求背后是各相關方的利益訴求。只有滿足不同相關人的不同訴求,一個支付工具才會真正被接受。支付工具從表面看,只涉及交易的收付雙方,只要滿足交換的需求,功能上能實現方便、安全、快捷、準確的價值轉移即可,但支付工具的順暢運行背后,是一整套發行、管理和運行系統,其本身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
標記化技術正在重塑支付產業鏈的各個環節。JornLambert強調,除惡意行為者外,所有參與者都會是贏家。消費者獲得安全保障,發卡機構提高交易成功率,商戶減少欺詐損失。標記化技術不僅提升了交易安全性,還簡化了支付流程,降低了銀行的風險賠付成本。對發卡銀行而言,標記化簡化了支付流程,減少了欺詐交易,降低了風險賠付成本。這也可以讓銀行減少風控中的誤判,提高交易額。同時,結合虛擬卡技術,銀行能提升獲客效率和用戶體驗。交易風險降低也使得銀行授權更快速靈活,改善了支付體驗。
對商家而言,標記化有效降低了盜卡、偽卡風險及經濟損失,且無需處理敏感卡數據,減輕了安全合規壓力和成本。更順暢高效的支付流程有助于減少購物車放棄率,提升銷售額,并增強商家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信心。
對政府監管而言,標記化技術的理念可延伸至更廣泛的數據安全管理,如央行數字貨幣(CBDC)、數字身份、健康數據等領域,在不暴露原始數據的前提下實現安全驗證與授權,提升公共數據管理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水平。
對數字錢包而言,標記化提供了關鍵的安全保障,簡化了支付流程,并在投資交易、跨境匯款等復雜場景下保護用戶資產和身份信息。
當前,支付標記化技術的應用正不斷擴展,不僅限于銀行卡支付,還可將各類非銀行卡賬戶納入支付網絡,通過Token進行安全處理,有效擴大了支付網絡覆蓋范圍。通過支付標記化技術標準、連接多邊市場、提供增值服務,萬事達卡等機構正在從傳統的“交易網絡”升級為“數字信任基礎設施”的核心構建者。
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支付標記化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在萬事達卡等支付組織的推動下,已取得顯著進展。Jorn Lambert介紹,萬事達卡早在2013年前便在全球推出了標記化技術,并花了三年時間實現了10億筆標記化交易。如今,其每周標記化交易量已超過10億筆,今年3月更是完成了累計50億筆標記化交易。盡管如此,標記化交易目前僅占其全球交易總量的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交易尚未采用此項技術。
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就要求各支付業務參與方全面應用支付標記化技術,對支付賬戶相關信息進行脫敏處理,從源頭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詐交易風險。萬事達卡方面認為,這有利于加強標記化交易安全,重塑國內線上無卡交易。國內支付標記化技術在線上電商交易的實踐主要體現為快捷支付交易,即在客戶完成快捷簽約之后,支付機構以快捷協議號替代原始支付賬戶發起后續交易。快捷協議號本質上是一種靜態的支付標記。而基于EMVCo標準的支付標記化交易,除了使用標記替換卡號,還要求為每筆交易生成動態密文。這樣的處理方式相比快捷支付會額外增加一層保護,能夠有效抵御重放攻擊、數據篡改等風險。因此,通過推廣標記認證框架,可以進一步增強線上無卡交易的安全性。
萬事達卡將加速中國市場支付標記化落地,并計劃2030年實現全球電子商務100%標記化。Jorn Lambert表示,他們預期在中國能更快達成此目標,因為中國數字基礎設施更先進。基于此,萬事達卡認為中國可能憑借后發優勢更快達標。萬事網聯去年在中國啟動境內業務后,萬事達卡利用此契機,從一開始布局市場標記化,并正與中國發卡機構和商戶討論,推動標記化技術應用。
萬事達卡在中國推廣標記化技術的目標非常明確:希望中國消費者無論身處何地——在北京、悉尼、紐約還是巴黎購物,也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在地鐵、出租車、飛機上,或是在線、通過APP購物,都能獲得一致、安全、無縫的支付體驗,實現真正的全球互聯互通。
正如Jorn Lambert所強調的,交易體驗和質量在全球范圍內都應是相同的,消費者無需考慮這些技術細節,只需知道無論何時何地,支付都能一致、安全地完成。這便是萬事達卡在中國推出支付標記化技術所追求的核心效果——打造一種普適、可靠、無感的支付新常態。
中國市場引入標記認證服務具有多重意義。其一,通過動態密文和域控管理,可彌補國內靜態快捷協議號標記的安全短板,抵御重放攻擊與數據篡改風險;其二,生物識別與設備綁定的認證方式與國內用戶習慣高度契合,大幅優化支付流程并降低欺詐率;其三,統一的標記認證標準有助于減輕對頭部支付錢包的依賴,促進中小機構參與競爭,構建開放多元的支付生態。
然而,要在數字支付高度發達且習慣獨特的中國市場構建標記化生態系統,萬事達卡面臨諸多挑戰。這不僅是與本土支付習慣融合的問題,更關乎如何在成熟生態中找到自身定位。
一方面,盡管中國龐大的移動支付用戶群體和成熟的基礎設施為標記化提供了廣闊空間,但這片市場早已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以賬戶體系為主導的閉環生態深度占據。用戶對銀行卡的依賴度相對降低,這使得萬事達卡的標記化技術必須找到與現有體系(尤其是二維碼支付)有效兼容的方式。螞蟻數科探索AI在標記化安全的應用、財付通持續增資等,既顯示了行業對支付安全的共同關注,也意味著新技術的引入必須與這些強大的本土力量協同,而非簡單替代。萬事達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深度理解并融入現有生態。
另一方面,將標記化技術大規模落地同樣面臨具體困難。現有支付習慣和生態格局已相對成熟穩定,新技術的引入必須無縫對接現有體系,并獲得主要參與方的廣泛合作。一個核心考量是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標記化支付對用戶和商戶都足夠便捷,避免增加操作負擔。從技術角度看,實現全鏈路標記化需要改造收單、清算等多個環節的系統,這對支付機構,尤其是中小機構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投入和挑戰。
盡管挑戰不小,但中國市場的后發優勢同樣顯著。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政府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支持,為標記化技術的推廣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對能切實提升安全與體驗的新技術接受度很高,這為標記化提供了快速獲得市場認可的機會。然而,標記化技術的全面普及仍面臨挑戰,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既有本土支付巨頭的強大生態競爭,也有不同支付系統間互聯互通的復雜性。如何在不打破現有支付習慣的前提下,讓標記化技術自然融入,并讓用戶和商戶都能真切感受到其帶來的安全與便捷,將是所有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尤其在跨境電商、旅游支付、海外直購和國際訂閱等場景中,支付通行密鑰可以讓中國消費者便捷使用國際卡支付,無需繁瑣的輸入驗證碼步驟。這種安全、便捷的支付認證方式,將會顯著地消除跨境在線支付痛點,降低數據泄露風險,保障交易安全。此外,標記認證框架可以幫助中國商戶及支付服務提供商與全球支付生態無縫對接,滿足國際最新的支付安全標準,從而大幅提高跨境交易的安全性和用戶滿意度。
自萬事網聯去年在中國啟動境內業務以來,萬事達卡已與21家銀行合作,成功發行和升級了百余款覆蓋境內外、線上線下場景的萬事達卡產品,并配套了特色權益。這些成果清晰地表明,標記化技術不僅提升了支付安全性,也正在贏得市場認可。它正在推動數字支付從單純追求便捷,轉向兼顧安全與信任的新階段。一個更加安全、值得信賴的支付新紀元,正伴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各方努力,逐步開啟。
(經濟觀察網 胡群/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胡群
金融市場研究院院長 主要關注銀行、消費金融領域市場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