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最近幾天,陜西多家博物館幾乎成了“蒸籠”,連講解員都熱到中暑了。
你要說室外熱我還理解,但是室內空調應該開到很足才對啊,可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些熱門打卡博物館,如今被游客瘋狂吐槽。
吐槽點無非就是:像是進了“蒸籠”,熱到懷疑人生。
你可能會說,“陜西高溫已突破歷史極值”的話題都上熱搜了,最高氣溫42.8℃,室內人一多起來也沒啥奇怪。
不,我覺得不能這么簡單的來理解這件事情。
我有個朋友黃女士,從北京專門來西安旅游。
她第一天上午去西安博物館,溫度適宜,體驗感還不錯。可下午到了陜西歷史博物館,那叫一個慘。
在門口排隊檢票就熱得不行,足足等了30分鐘。本以為進去就能涼快,結果里面悶得像蒸鍋,人多得像下餃子。
她和女兒帶了扇子拼命扇,可待了二十分鐘就受不了,只能找個人少的地方席地而坐,直接放棄跟著講解員走了。這一趟下來,完全沒心思欣賞文物,滿心都是燥熱和無奈,最后連后面的博物館行程都直接取消了。
一、為何網友紛紛吐槽博物館熱到受不了?
其實啊,在社交媒體上,這樣的吐槽更是數不勝數。
有網友說:“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全程汗流浹背,室外41℃高溫,室內游客爆棚,感覺空調完全是擺設。”
還有網友說:“他們請的講解員在兵馬俑坑都熱暈中暑了,這么熱的天,講解員還必須穿長袖,而且5點半空調就停了,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面對這些吐槽,人家博物館是怎么回應的呢?
二、游客眾多,空調壓力大?
陜西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說:“館內肯定有空調,只是人太多的地方制冷效果不好。”
要知道,陜西歷史博物館本館觀眾最大承載量為12000人次/日,4月1日至10月31日延長開放一小時,還增加2000張門票,每日門票總數量達14000張。人這么多,空調壓力能不大嗎?
而且,陜歷博官網還曾發布文章,提到建館三十余年來,場館空調系統、恒溫恒濕設備性能下降,故障頻發,能耗還高,早就影響到文物展示、保存及修復工作,還有參觀和辦公環境了。
雖說2024年6月獲批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但設備更新改造估計還需要時間。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員表示,館內1、2、3號坑展廳都有空調,也每天限流,還建議游客錯峰參觀。
其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24年就啟動了提升改造工程,在一號坑加裝了58臺一體式空調機組。
但因為坑道區域并非完全封閉,再加上夏季高溫和游客密集,空調降溫效果還是有限。
而且,文物保護也有特殊要求,像兵馬俑,頻繁的一冷一熱會對文物產生改變,所以不能隨意開空調。
也就是說,博物館空調溫度本來可以開得更低,但是為了保護文物,只能克制。可是大熱天,游客受不了啊。連講解員都中暑了,你說找誰說理去?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補充制冷降溫方案,比如類似于冰塊的降溫設備?
三、結尾,我想再嘮幾句
在我看來,博物館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這沒錯。可是在暑期旅游旺季,既然知道游客眾多,就應該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比如進一步優化空調系統,增加通風設備,或者在游客特別多的時候,采取更靈活的限流措施,引導游客分批參觀。
不能讓大家滿懷期待而來,卻被高溫破壞了對歷史文化的美好向往。總之,希望博物館能盡快解決這些問題,讓游客能在舒適的環境中感受歷史的魅力,而不是在里面“蒸桑拿”!
溫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圖系網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今日互動】你覺得連博物館都很熱可以接受嗎?這個事兒你怎么看?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