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消防車、救護車主動讓道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常識,之所以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是因為要做到有備無患,在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讓這些車輛的通行暢通無阻。
然而,最近遼寧朝陽暴走團不為消防車、救護車讓道的事件卻在網上刷屏了,并且遭到了不少網友的痛批。
該事件發生在7月15日,有網友拍到百人規模的暴走團擋住了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的去路。
視頻畫面顯示,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閃著警燈朝著一群著裝統一的暴走團行駛。
而暴走團排了3列,已經沒有多余的路面讓這三輛車正常通行。
由于消防車身軀龐大,怕撞到人,只能緩緩向前的移動。
如果這個時候暴走團暫時避讓一下,三輛車通行時間不會超過1分鐘,但是大叔大媽們并沒有這么做。
消防車見無法通行就停了下來,緊接著那輛救護車也試圖利用車身小的優勢通過,但是試過好幾次后都沒能成功,最后只能乖乖靠邊,讓暴走團先行通過。
這場僵持戰看似大叔大媽勝利了,卻帶來了非常負面的評價,同時也遭到了全網痛批。
然而,暴走團隊長卻感到十分委屈,認為網友們以偏概全,不應該把暴走團妖魔化,稱事發當天,這三輛救援車并不是在執行緊急任務,而是處于備勤狀態。
之所以不讓救援車輛先行,也是出于對一百多隊員安全考慮,并且認為耽誤的時間不長,也就那么一兩分鐘,如果他們是在執行緊急任務,也會第一時間解散。
然而,對于這一解釋,網友們并不買賬,同時也在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暴走團在面對緊急救援車輛時可以理直氣壯要求自己先走?
而在事發后,各方的回應也遭到了網友們的吐槽,認為只進行批評教育是在和稀泥,起不了什么實際作用。
昨天《人民日報》就對這一事件發出靈魂拷問:老年“暴走團”阻擋消防車,只是素養問題嗎?
人民日報認為,暴走團之所以不受網友的待見,正是因為這種雙向的“負面情緒”,加劇了代際隔閡,讓原本尊老愛幼的和諧關系出現了裂痕。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暴走團有一百多號人,完全通行會更耗時間,而三輛緊急救援車通行時間可能1分鐘都不要,從社會效益來講,暴走團晚走一兩分鐘也沒有什么損失。
但是對于救援車輛就不一樣了,雖然事發當天三輛救援車輛處于備勤狀態,不那么緊急,但是暴走團成員作為保護對象的一份子,理應在心目中樹立救援車輛先行的概念,而不是執行緊急任務時就讓,不執行就不讓,萬一誤判了怎么辦?
據了解,涉事暴走團已經有10年歷史,引發社會問題已經不止一次,此前就有游客投訴徒步團占道健身而影響游客正常通行。
相對來說,這支徒步暴走團在景區一帶活動還算好一點。
而有些暴走團就更加過分了,天不亮就在機動車道上浩浩蕩蕩的行走,導致正常行駛的車輛不得不采取緊急避讓,一旦避讓不及時就會導致群死群傷非常嚴重的后果。
這幾年媒體沒有少批評這些組織,但有些暴走團總是置若罔聞。
此前,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就一針見血的指出,暴走團存在一些無視交通規則、占道、逆行、音響高分貝、擾民等無序行為常常引發社會關注。
而這種為自己的健康卻讓社會得病的行為由來已久,光靠媒體報道和公眾道德譴責來解決,肯定是不夠的,雖然有法律法規進行處罰,但因人員眾多、且年齡較大往往以勸導為主。
白巖松認為,只有加強處罰力度、加強對暴走團宣傳和引導,讓他們真正意識到對公共秩序和交通安全的危害,才能有效解決暴走團帶來的社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