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軍營到市場
一名退役軍人的華麗轉身
2016年9月,大學畢業生李清龍懷揣報國熱情參軍入伍。在陸軍某部服役四年間,他從連隊戰士成長為營部文書,兩次獲評優秀士兵。2020年9月退役后,李清龍一度陷入迷茫。
↑ 李清龍
“家人都勸我趕緊找份穩定工作,可我不甘心。”李清龍接受采訪時坦言,“部隊教會了我很多,也培養了我很多,我想把部隊所學轉化到工作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李清龍的人生軌跡。他在短視頻平臺刷到整理師職業介紹,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家政行業的新興領域既能發揮軍人內務整理特長,又具有廣闊前景。
面對“家政服務哪是年輕小伙子的活”的質疑,李清龍沒有動搖。他自費報名參加整理師培訓班,白天學習收納技巧,晚上拍視頻開直播分享所學知識。短短三個月,他的粉絲量就突破了十萬。
2021年2月,在天府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支持下,李清龍正式注冊成立“星聚星生活管家”,成為國內首家軍事化標準家政品牌創始人。
02
軍魂入家政
一把拖把拖出行業新標桿
“您好!客廳整理完畢,請您驗收!” 在天府新區某居民家中,身著迷彩服的服務人員正以標準軍禮結束工作——這不是軍營內務檢查現場,而是李清龍和團隊日常工作場景。
↑ 工作中的李清龍。
“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建設,講究‘把城市建在公園里’,我們就想把軍營的整潔標準搬進千家萬戶。”李清龍坐在公司整潔的辦公室里說。
從疊被子到疊衣服,從武器保養到家電清潔,這位曾執掌過裝備庫的老兵,用三個月時間將《隊列條令》轉化為30余項家政服務標準手冊。他笑著展示手機里的服務對比圖:凌亂的兒童房經軍事化整理后,玩具按類別形成“戰斗序列”,繪本排列如列隊的士兵。
這種“把家變成部隊般整潔”的服務理念,讓品牌在天府新區迅速扎根,用一把拖把拖出了行業新標桿。居民王女士坦言:“部隊標準的家政服務走進社區,不僅讓家里煥然一新,更讓我們感受到專業與安心,這就是公園城市里實實在在的美好生活。”
創業四年來,李清龍團隊已服務超10萬客戶,業務拓展至全國38座城市。團隊中90%的員工是退役軍人,直接帶動1500多名退役軍人及軍屬高質量就業。
03
創業帶動就業
搭建退役軍人的“新區驛站”
在天府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實訓基地里,三十余名退役軍人正接受家政服務技能培訓。李清龍親自授課,將部隊經驗與家政技巧相結合,課堂上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這里是我們退役軍人在新區的‘充電站’,也是重新出發的起點。”一位學員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作為新區“最美退役軍人”,李清龍始終心系戰友。他聯合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打造的實訓基地,已成為退役軍人轉型的“孵化器”。“天府新區給了我們創業的沃土,我就要為這片土地上的戰友們搭梯子。”四年來,500余名退役軍人從這里走出,其中30%選擇留在新區就業,為社區服務注入“軍魂力量”。
家住華陽街道的王守芬便是受益者。她通過實訓成為整理收納師,如今每月收入穩定在8000元以上。“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實現價值,這是我們的一份專屬溫暖。”這樣的故事,在新區的各個社區不斷上演。
“火了不等于飄了。”李清龍坦言,“這意味著更多人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的認可,也看到了大家對退役軍人的信任,這些將是我創新的無限動力。”
如今,李清龍團隊已提出“百城萬人”目標,計劃推廣到全國300座城市,為上萬名戰友提供就業創業機會。他創立了社區舊房改造服務品牌“鱗居”,開發“家政+美居”一站式房屋全生命周期服務。
李清龍正在探索更多服務場景:讓部隊四小工提供入戶維修、舊房改造的服務,讓炊事班退伍軍人提供上門做飯服務;在養老服務賽道,由退役軍人提供更放心、有保障的照護。
“創業真是一條沒有走錯的路。”站在天府新區的熱土上,李清龍充滿信心,“我的第一家公司注冊在天府新區,在這里開啟了創業之路。未來,我也將在這里安家,不忘來時的路。”
記者:劉倩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封面攝影:馬驥(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編輯:吳蔚、劉江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