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應當多一些尊重理解和相互配合。
前半個月,兒子的班主任在群里面發了一個群待辦,事關孩子的假期作業還有安全問題需要家長確認,當天有很多家長都配合完成了。
老師向積極配合的家長點贊致謝,還提醒了那些未完成打卡的家長。
到了第二天依舊還有兩位家長沒有完成,老師在群內艾特提醒,可是過了大半天群內仍然不為所動,并沒有解釋自己未完成作業打卡的原因。
到了第三天,這兩位家長沒有配合老師完成打卡,難以想象老師的心情,這等的太著急了,如果有可能,老師都不愿意搭理這類家長,巴不得自己做了。
同樣是家長,有些家長的做法確實讓人難以理解,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積極配合才能發揮教育最大的作用。
甚至有時候,家長消極的態度會影響到老師的教學,從家長到孩子本身,老師難免會產生自己的偏見。
所以,家長朋友們需要注意的是,遇到事情積極解決,不要因為自己消極的態度和行為最終影響了自己孩子的學業。
01
這四種消極行為,家長不要做
要想讓我們的孩子積極溝通,學習的更加順暢,以下四種行為不可取。
①抵觸老師布置的作業,不配合不完成
家長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為了孩子的安全,從幼兒園,班主任都會要求孩子們完成一些關于消防、地震、水災的安全教育。
有的家長就會非常及時地完成,有的家長就是不愿意配合,拖拖拉拉,甚至無視。
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反之,不但會影響教學的推進,還會影響孩子錯過一些知識點的掌握。
這種作業我經常是陪孩子一起完成的,知識點很豐富,而且每次基本也花不了多長時間。
②誤解、不信任老師
現在有些家長把孩子的教育看得十分重要,干涉過度,老師在學校教完,自己在家里面又開始使勁教育自己的孩子。
兒子班上有這樣一個同學的媽媽,自從孩子上學之后,媽媽就全職在家看娃,家里堆滿了家庭教育相關的一些書籍,可見她確實下了不少功夫。
有一次老師提醒她,孩子的作業還沒有上交時:“她想都沒想,就說是老師搞錯了,自己孩子每天都在認真完成作業。”
就這樣次數多了,搞的老師非常緊張,遇到這種情況也不好說什么了。
③在家長群宣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
上學期,兒子班上組織了一次手工活動,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一個大蛋糕,上面還貼心地寫了姓名牌,其中忘記放了一個姓名牌,家長直接在家長群里面發飆抱怨,還說老師對他家孩子有意見。
老師很快解釋了原因,立馬將孩子的姓名牌加了上去,但是這位家長依舊不依不饒,持續陰陽怪氣的指責老師。
在小編看來,以上的這位家長的做法欠妥,老師致歉解釋說明了原因,家長真沒必要小題大做,可以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一下。
④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帶病上課
請假一定要及時報備,有些家長帶孩子出游都不跟老師打個招呼就不去學校了,會讓老師擔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
以上這四種做法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老師、家長三方面都沒啥好處,家校共育應當多一些尊重理解和相互配合。
02
這樣跟老師溝通,會更受歡迎
之前網上就有一個#你覺得,當老師最難的地方是什么?#話題投票。
投票結果顯示3.4萬人認為當老師最難的地方是家長的不理解,由此可見家長的理解和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可以這樣做。
1、多進行有效溝通
這種溝通不僅是與老師,而且也要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
與老師溝通時可以積極主動的了解學習的情況、知識的掌握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你對孩子學習很重視,老師會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斗,而是一起搞好教育。
與孩子多進行情感的溝通,會讓孩子減少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
2、積極配合老師發布的任務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擺脫生活困境了,家長的陪伴以及積極培養孩子會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做好輔助工作。
3、父母要引導孩子,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成長離不開學校,也離不開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土壤。假期時光多觀察孩子,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
其次,在孩子學習的每個銜接階段,家長一定要重視,幫助孩子度過一些重要時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